章溪有泷小,不如昌泷雄。
亦有泷神庙,问之云吴公。
此庙据奇石,真山假山同。
进进官陂头,山平村野通。
焚芟辟草埔,预为事春农。
临溪浣衣妇,汲爨事姑翁。
章邑谅不远,知政占民风。
章溪有泷小,不如昌泷雄。
亦有泷神庙,问之云吴公。
此庙据奇石,真山假山同。
进进官陂头,山平村野通。
焚芟辟草埔,预为事春农。
临溪浣衣妇,汲爨事姑翁。
章邑谅不远,知政占民风。
这首明代诗人庞嵩的《过吴公庙》描绘了章溪边的小泷与吴公庙的景象。诗中将小泷与规模较大的昌泷相比较,赞美了吴公庙的所在之地,它建在奇特的石头上,真假山景交融,显示出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诗人行经官陂,看到田间平整,村庄相连,反映出农村生活的宁静与有序。
庙宇的存在不仅供奉着吴公,还体现了当地百姓对地方守护神的敬仰。村民们提前清理土地,准备春季农事,勤劳而有序。洗衣妇在溪边洗涤衣物,老翁则负责炊事,这些日常生活场景展示了淳朴的乡风民俗。最后,诗人通过提及章邑的临近,表达了对当地官员治理有方、关注民生的赞赏,认为这可以从吴公庙和村民的生活中看出当地的民风淳厚。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
相如有家山,缥缈在眉绿。
谁云千里远,寄此一颦足。
平生锦绣肠,早岁藜苋腹。
从教四壁空,未遣两峰蹙。
吾今况衰病,义不忘樵牧。
逝将仇池石,归溯岷山渎。
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
故人诗相戒,妙语予所伏。
一篇独异论,三占从两卜。
君家画可数,天骥纷相逐。
风騣掠原野,电尾捎涧谷。
君如许相易,是亦我所欲。
今朝安西守,来听《阳关曲》。
劝我留此峰,他日来不速。
结交不在久,倾盖如平生。
识子今几日,送别亦有情。
子生公相家,高义久峥嵘。
天才既超诣,世故亦屡更。
譬如追风骥,岂免羁与缨。
念我山中人,久与麋鹿并。
误出挂世网,举动俗所惊。
归田虽未果,已觉去就轻。
河阳岂云远,出处恐异程。
便当从此别,有酒无徒倾。
落帆谢公渚,日脚东西平。
孤亭得小憩,暮景含馀清。
坐待斗与牛,错落挂南甍。
老僧如夙昔,一笑意已倾。
新诗出故人,旧事疑前生。
吾生七往来,送老海上城。
逢人辄自哂,得鱼不忍烹。
似闻绩溪老,复作东都行。
小诗如秋菊,艳艳霜中明。
过此感我言,长篇发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