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
《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六花薝卜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

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ángzhōutàipínghuáyuànzhāntíngzuì
sòng / shì

liùhuāzhānlínjiānjiǔjiéchāngshíshàngxiān

dōngtiězhǔzhàngshíjīngsànchán

注释
薝卜:一种植物,有六个花瓣,象征佛教中的吉祥。
佛:指佛教中的佛陀或佛法。
九节菖蒲:一种菖蒲,古人认为有灵性,象征仙人。
石上仙:形容菖蒲生长在石头上如仙人般超凡。
东坡:苏轼的号,这里代指苏轼本人。
铁拄杖:比喻坚韧有力的事物,也指苏轼的诗文风格。
一时惊散:突然打破。
野狐禅:佛教术语,原指未经正宗传承的佛法,此处可能暗指苏轼的文学风格打破常规。
翻译
六片花瓣的薝卜在树林中映衬着佛影,
九节菖蒲生长在石头上仿佛仙人显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诗人以六花薝卜林间佛和九节菖蒲石上仙作为意象,描绘了一幅与世隔绝、寂静超然的画面,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对佛法的赞美和追求。

接下来,“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两句则是诗人自比。东坡即苏轼本人,在这里他以“铁拄杖”自喻,寓意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手中拂尘的佛教修行。而“一时惊散野狐禅”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超然状态,即使是野狐也被他所打扰,仿佛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禅定。这里的“野狐”往往有贬义,但在苏轼笔下,却被赋予了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羁绊的象征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喻,既展示了苏轼对佛教的敬仰,也表达了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每一个字眼都透露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吴侍郎生朝

朝端旧记生贤日,使节临门恩有秩。

诏书感会形温辞,宴品丰华动私室。

降崧孕昴诚不诬,史简诗弦互褒述。

贤人挹道随污隆,忽向西台就安逸。

门弧纪旦还复周,瑞霰连天芳岁遒。

埙音篪曲会中坐,兰丛玉树来西州。

称觞献寿私庭里,别得人生行乐意。

贰官礼乐春闱卿,托迹逍遥漆园吏。

病尹论交情最深,因声附祝成孤吟。

愿将明哲保身智,遗我摧颓知止心。

(0)

赠太子太保晁文公挽词二首·其一

帝禁留辞范,儒林老栋材。

方期割牲礼,遽近奠楹灾。

岁晏巢鵀逝,天秋吊鹤来。

宗工铭盛德,千古照泉台。

(0)

凌景阳寺丞与韩综监簿蔡襄秀才雪夕会饮联诗数十韵以相示因成诗句

岁籥愁云暮,朋簪夕宴开。

贤如颍川聚,兴是剡溪来。

泻酒蟾波溜,雕章烛刻催。

三英知绝拟,况复是平台。

(0)

闻胡明远记室将至

昔叹都门别,今闻陇坂还。

风烟背秦塞,陵邑过周关。

松老忘年契,朱衰玩日颜。

须君述征赋,方验此涂艰。

(0)

春渚

溪上照奫沦,吾缨此濯尘。

风清琴籁细,波浸沼毛春。

处裔蛟何待,鸣雍鹭自驯。

直钩聊适兴,底处饵文鳞。

(0)

梅花喜神谱·其八烂熳二十八枝

经纬出天机,画檐斜挂箅。

可惜巧于蚕,无补人间世。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