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花薝卜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
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
六花薝卜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
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诗人以六花薝卜林间佛和九节菖蒲石上仙作为意象,描绘了一幅与世隔绝、寂静超然的画面,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对佛法的赞美和追求。
接下来,“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两句则是诗人自比。东坡即苏轼本人,在这里他以“铁拄杖”自喻,寓意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手中拂尘的佛教修行。而“一时惊散野狐禅”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超然状态,即使是野狐也被他所打扰,仿佛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禅定。这里的“野狐”往往有贬义,但在苏轼笔下,却被赋予了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羁绊的象征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喻,既展示了苏轼对佛教的敬仰,也表达了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每一个字眼都透露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
朝端旧记生贤日,使节临门恩有秩。
诏书感会形温辞,宴品丰华动私室。
降崧孕昴诚不诬,史简诗弦互褒述。
贤人挹道随污隆,忽向西台就安逸。
门弧纪旦还复周,瑞霰连天芳岁遒。
埙音篪曲会中坐,兰丛玉树来西州。
称觞献寿私庭里,别得人生行乐意。
贰官礼乐春闱卿,托迹逍遥漆园吏。
病尹论交情最深,因声附祝成孤吟。
愿将明哲保身智,遗我摧颓知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