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青莲映翠微,千秋台畔凤凰飞。
空誇白社风流在,翻惜黄金世路非。
苦海无边翻贝叶,银河有路问支矶。
坐高三鼓菩提月,玉笛风前折竹枝。
半夜青莲映翠微,千秋台畔凤凰飞。
空誇白社风流在,翻惜黄金世路非。
苦海无边翻贝叶,银河有路问支矶。
坐高三鼓菩提月,玉笛风前折竹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万寿寺的宁静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佛法的深刻感悟。
首句“半夜青莲映翠微”,以“青莲”象征高洁与超凡脱俗,与“翠微”(山色)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次句“千秋台畔凤凰飞”,将历史的长河与自然的生机融为一体,凤凰飞翔于千年古台之上,寓意着不朽与希望。
“空誇白社风流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翻惜黄金世路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黄金象征着世俗的繁华与诱惑,而“非”字则表达了对追求物质世界的反思与质疑。
“苦海无边翻贝叶”,借用佛教中的“苦海”比喻人生的苦难与迷茫,而“贝叶”则是佛经的载体,象征着智慧与解脱之道。“银河有路问支矶”,则以银河的广阔与支矶的指引,象征着寻求真理与智慧的道路。
最后,“坐高三鼓菩提月,玉笛风前折竹枝”,描绘了诗人静坐于夜深人静之时,月光如菩提般照耀,玉笛声中,竹枝轻轻摇曳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也寓意着在喧嚣世界中寻得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佛法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刻洞察。
连宵见天乳,休徵谅可凭。
适兹瑞露降,粲粲如脂凝。
松柏总沾被,淑气发冈陵。
甘味胜醍醐,色白犹瑶琼。
采之进九重,德化中外称。
载考瑞应图,斯祥诚足徵。
匪惟人寿康,且见岁年登。
小臣睹盛事,歌颂喜不胜。
宜归太史书,瑞牒光愈增。
我从洪厓游,放浪逐云海。
扬舲戾虞川,兰芳正堪采。
故交半零落,青山不曾改。
周子国中秀,文章迈流辈。
昔遵紫薇城,高攀帝京桂。
轩冕如飙尘,衡门抱年岁。
与余素同襟,府奥早倾写。
言敦竹林好,仙丘托觞斝。
双湖为我吐澄镜,五云似解披秋野。
王乔泛霄凫,挈酒度香陌。
弹琴化理閒,亦款天上客。
招邀及潜夫,颇增薜萝色。
余也闻清歌,频烦称柰何。
皓月尔何心,忽然生金波。
长空无片翳,众星罗高河。
酩酊七树下,函关想逾多。
生年若梦宛转失,展与蜉蝣竞朝夕。
荣华富贵撇眼尽,莫把清樽待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