嵚崎历落,笑谭间、弃笔投觚而起。
少日词场吞彩凤,人识卢家千里。
辛味都尝,丁年易过,气短谋生计。
有谁知得,温生是大才士。
须信狂受人憎,才非汝福,寒饿应如此。
宿瘤无盐都已嫁,只有夷光未字。
世尽言愁,仆原多恨,卿复何为尔。
茫茫交集,伯舆当为情死。
嵚崎历落,笑谭间、弃笔投觚而起。
少日词场吞彩凤,人识卢家千里。
辛味都尝,丁年易过,气短谋生计。
有谁知得,温生是大才士。
须信狂受人憎,才非汝福,寒饿应如此。
宿瘤无盐都已嫁,只有夷光未字。
世尽言愁,仆原多恨,卿复何为尔。
茫茫交集,伯舆当为情死。
这首《念奴娇·答顾学和》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与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嵚崎历落”四字开篇,描绘出主人公性格的独特与不凡,如同山石般崎岖不平,又如树木般枝叶繁茂,形象地展示了其个性的鲜明与复杂。接下来,“笑谭间、弃笔投觚而起”,则揭示了主人公在文学创作上的自由与洒脱,以及对传统束缚的不屑一顾,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少日词场吞彩凤,人识卢家千里”两句,运用典故,将主人公比作年轻时即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卢家千里,暗示其早年的才华横溢与名声远播。同时,“辛味都尝,丁年易过,气短谋生计”三句,则表达了主人公在经历人生风雨后,对于岁月流逝、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在追求理想与现实生存之间的挣扎。
“宿瘤无盐都已嫁,只有夷光未字”两句,以古代美女无盐与夷光的故事为喻,进一步探讨了才华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暗示了主人公虽才华出众,却可能遭遇不公或命运的捉弄,难以获得应有的认可与幸福。
“世尽言愁,仆原多恨,卿复何为尔”三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个人命运多舛的无奈与愤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他人命运的同情与关切。
最后,“茫茫交集,伯舆当为情死”一句,以古代人物伯舆为典,表达了对深厚情感的向往与牺牲精神的赞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爱情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才华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与情感的热烈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马上郎,青春好,玉勒金羁映芳草。
芳草茸茸衬落花,花间亭馆知谁家。
郎君下马入门去,红裙翠袖留春住。
留春住,可奈何,笑语生香欢爱多。
乌云高髻郁嵯峨,樽前起舞影婆娑。
酒酣渐觉朱颜酡,留情两眼横秋波。
横秋波,情密密。
闾阎冻馁君不知,夫妻对面厨中泣。
不见长杨馆,人家只翠微。
溪流环监署,林影入宫闱。
花鸭夜方静,竹䶉秋更肥。
青仙无处问,老泪日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