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梨花午。宴华堂、西京赵李,东都燕许。
玉佩珠袍联翩至,绿酒春缸正乳。
不须恨、英雄无主。
穆护沙才衮遍了,九天开、飞下瑶台女。
又解作,霓裳舞。偃师百戏堂堂去。
看场圆、交竿放出,火娥无数。
髣髴蜃楼海门市,西极狻猊偏怒。
更炮打、襄阳门户。
倾刻鸦啼金井晓,撅头船、且睡波深处。
篷背上,响春雨。
月照梨花午。宴华堂、西京赵李,东都燕许。
玉佩珠袍联翩至,绿酒春缸正乳。
不须恨、英雄无主。
穆护沙才衮遍了,九天开、飞下瑶台女。
又解作,霓裳舞。偃师百戏堂堂去。
看场圆、交竿放出,火娥无数。
髣髴蜃楼海门市,西极狻猊偏怒。
更炮打、襄阳门户。
倾刻鸦啼金井晓,撅头船、且睡波深处。
篷背上,响春雨。
此词描绘了一场在玉峰徐健庵太史宅邸举办的豪华宴会,宴会上不仅有歌舞表演,还有烟火助兴,场面极为盛大。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繁华。
“月照梨花午”,以梨花盛开的景象衬托出宴会的美丽与宁静,月光洒在梨花上,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宴华堂、西京赵李,东都燕许”,描述了众多显赫人物云集宴会的情景,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在此共聚一堂,体现了宴会的高规格与广泛影响力。“玉佩珠袍联翩至,绿酒春缸正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精致,玉佩与珠袍的搭配,绿酒与春缸的映衬,都彰显了主人的慷慨与豪迈。“不须恨、英雄无主”,表达了对英雄无处施展才华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宴会的举办者能够汇聚英才,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穆护沙才衮遍了,九天开、飞下瑶台女。又解作,霓裳舞”,这里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将宴会的女子比作从瑶台飞下的仙女,她们的舞蹈如同霓裳般轻盈飘逸,增添了宴会的神秘与浪漫色彩。“偃师百戏堂堂去”,提到了古代的杂技表演,暗示宴会中不仅有歌舞,还有各种娱乐活动,丰富了宴会的内容。“看场圆、交竿放出,火娥无数”,描述了烟火表演的壮观景象,火光冲天,如同无数火娥在空中飞舞,为宴会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髣髴蜃楼海门市,西极狻猊偏怒”,通过蜃楼和狻猊的比喻,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奇幻与震撼。“更炮打、襄阳门户”,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表演或装置,增加了宴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倾刻鸦啼金井晓,撅头船、且睡波深处”,描绘了宴会结束后的场景,鸦群在晨曦中啼鸣,而船只则静静地停泊在水面上,仿佛还在梦中。“篷背上,响春雨”,最后以春雨的声音作为结尾,既呼应了开头的梨花,也象征着宴会后自然界的清新与生机。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与艺术魅力的宴会场景,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宴会盛况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清晓都门祖帐开,路人相与叹贤哉。
流尘几翳看山眼,落日休停别酒杯。
何待诸生留北阙,自存遗直在东台。
连江四老嗟谁在,白首今朝只独来。
采石江头月正弦,捉月台边酒满船。
扰扰利名蚁慕膻,如公岂但酒独贤。
平生醉里诗三千,捲起长江作长笺。
悲哉人世隔天渊,一日乘风反自然。
死生在我我则天,欲死得死岂其冤。
欲罢长风大放颠,苍茫何处可拍骑鲸肩。
拍肩笑别洪崖,共看紫海还清浅。
蓬壶旧约,人间舒笑,桃红千遍。
去岁争春,今年逼腊,满空飘霰。
渐横枝照水,清绿弄日,都点缀、江南岸。
须吸百川为寿,卷恩波、已倾银汉。
戎袍拥戟,万钉围带,天孙新眷。
十里尘香,五更弦月,未收弦管。
正秦筝续谱,宫箫定拍,候来冬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