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气东来百鞍艰,行人指点十花斑,杏山过了又松山。
边马百年思塞草,征夫双泪唱刀镮,何人回首战场间?
王气东来百鞍艰,行人指点十花斑,杏山过了又松山。
边马百年思塞草,征夫双泪唱刀镮,何人回首战场间?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与战争的残酷现实,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悲壮的情感。
首句“王气东来百鞍艰”,以“王气”象征国家的兴盛与权力的象征,而“东来”则暗示着历史的进程与变迁。“百鞍艰”则描绘出战争的艰辛与复杂,百鞍代表众多的战马与士兵,艰则表现出战争的艰难与不易。
接着,“行人指点十花斑,杏山过了又松山”,通过行人的视角,展现了从杏山到松山的行进过程,十花斑可能是指路途中的景致或某种标志,也可能是对行进中复杂地形的隐喻。这种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地理的变换,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旅程的漫长。
“边马百年思塞草,征夫双泪唱刀镮”,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边疆的战士们。边马百年思塞草,意味着边疆的马匹在漫长的岁月里,思念着家乡的草原,表达了战士们远离家乡、长期戍守边疆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征夫双泪唱刀镮,则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以泪水和歌声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刀镮可能是指武器上的装饰,这里用来象征战士的身份和他们所承受的战争之苦。
最后,“何人回首战场间?”以问句结束,引人深思。这句话既是对战场上所有人的提问,也是对读者的反思,让人不禁思考战争的意义、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以及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脆弱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色、战争场景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社会动荡背景下,边疆战士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生命的尊重。
去年三月下淮北,入晚飞涛碎群绿。
今年五月南入江,晓雨连山出新沐。
浮玉鲜翠焦山青,低鬟绰约如媚晴。
中流北固闪金碧,画鸾插翅翔复停。
层楼高染石萝色,回潮暗挟虚钟声。
钟声未绝潮忽怒,怒潮山立山与平。
西帆东鸟乱无所,楚天越海齐大冥。
扣舷浩唱吾竛竮,龙气上涌衣裾腥。
但疑日没已垂夕,渐闻人籁知有城。
天吴跳掷驱百灵,金支隐现虹霓旌。
谁于烟尾划霞彩,若摩镜垢还空明。
风杨乍整燕为集,岸芦尚飒鸥早醒。
遥峰几笏见淮海,清气一往连幽并。
可怜铁瓮百破碎,当时枉渎萧梁兵。
孙吴曹魏亦草莽,但馀石马窥屯营。
元嘉隐士娱水竹,润州节度开轩楹。
春芜匝垄变牛宅,风雅何问勾吴亭。
干戈文字两消歇,明日山川亦陈迹。
山川变幻况须臾,吾身哀乐安有极?
且倒金樽吹铁篴,樽酒易尽篴易裂。
黄鹤楼遥堕仙翮,太白吟魂招不得。
何须梦去骑鲸背,快吸江波荡胸臆。
眼前千里变秋色,天地无情满凉碧。
《渡江作歌》【清·姚燮】去年三月下淮北,入晚飞涛碎群绿。今年五月南入江,晓雨连山出新沐。浮玉鲜翠焦山青,低鬟绰约如媚晴。中流北固闪金碧,画鸾插翅翔复停。层楼高染石萝色,回潮暗挟虚钟声。钟声未绝潮忽怒,怒潮山立山与平。西帆东鸟乱无所,楚天越海齐大冥。扣舷浩唱吾竛竮,龙气上涌衣裾腥。但疑日没已垂夕,渐闻人籁知有城。天吴跳掷驱百灵,金支隐现虹霓旌。谁于烟尾划霞彩,若摩镜垢还空明。风杨乍整燕为集,岸芦尚飒鸥早醒。遥峰几笏见淮海,清气一往连幽并。可怜铁瓮百破碎,当时枉渎萧梁兵。孙吴曹魏亦草莽,但馀石马窥屯营。元嘉隐士娱水竹,润州节度开轩楹。春芜匝垄变牛宅,风雅何问勾吴亭。干戈文字两消歇,明日山川亦陈迹。山川变幻况须臾,吾身哀乐安有极?且倒金樽吹铁篴,樽酒易尽篴易裂。黄鹤楼遥堕仙翮,太白吟魂招不得。何须梦去骑鲸背,快吸江波荡胸臆。眼前千里变秋色,天地无情满凉碧。
https://shici.929r.com/shici/2PsBXS8wL.html
皎皎天月明,照之有馀辉。
空濛如薄雾,萧瑟入南闱。
中夜起叹息,草露沾我衣。
俯临清泉涌,轻衿随风吹。
少小去乡邑,裘马悉轻肥。
抚镜华缁鬓,不知今是非。
佳人眇天末,分手易前期。
爱而不可见,中心怅有违。
愿为双黄鹄,左右来相依。
逝者一何速,泪下空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