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无年历,空山自世情。
苦閒诗作课,养拙梦能清。
碧树高楼月,疏蝉独夜声。
遥知凉不寐,倚瑟待云生。
大隐无年历,空山自世情。
苦閒诗作课,养拙梦能清。
碧树高楼月,疏蝉独夜声。
遥知凉不寐,倚瑟待云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空山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味。首句“大隐无年历”直接点明了隐士的生活远离尘嚣,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暗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着,“空山自世情”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士与世隔绝的状态,即使身处空寂的山林之中,也能感受到世间的情感与变化。
“苦閒诗作课,养拙梦能清”两句,展现了隐士通过写作诗歌来充实自己的闲暇时光,同时也通过保持内心的简单和纯真(“养拙”)来达到心灵的清明。这里不仅体现了隐士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追求精神纯净的生活态度。
“碧树高楼月,疏蝉独夜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碧绿的树木映衬着高楼上悬挂的明月,稀疏的蝉鸣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这样的画面既富有自然之美,又蕴含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遥知凉不寐,倚瑟待云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可能指的是陶隐士)的思念之情。即使在凉爽的夜晚难以入眠,诗人依然期待着与友人相聚的时刻,或许是在等待云开月明之时,象征着对未来相聚的期盼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东蒙未至筜谷至,筜谷已去东蒙过。
山房祇见往还数,交臂相失仍何多。
此来竹杖啄禅闼,九春暮律侵清和。
岩花落尽绿阴满,雨歇碧涨浮塘坡。
鹤楼樽俎幸无恙,合龠入口衰颜酡。
挥杯不作劝影酌,主人妙义能悬河。
廿年结契如一日,筠心竹柏无改柯。
语吾老筜共此宿,薄言怀子留长歌。
淋漓醉墨字倾侧,秉烛伸纸三咿哦。
伊人宛在不可即,弁岘西望青峨峨。
君为东西南北人,予也抱耒山之阿。
招提岁至一再计,况复相见颠毛皤。
流行坎止亦任运,鸿留雪爪萍依波。
意酣兴到难自默,诗成未拟苍崖磨。
但属名山好藏取,百年会有人摩挲。
《过鹤楼得青士留诗见怀》【清·屠廷楫】东蒙未至筜谷至,筜谷已去东蒙过。山房祇见往还数,交臂相失仍何多。此来竹杖啄禅闼,九春暮律侵清和。岩花落尽绿阴满,雨歇碧涨浮塘坡。鹤楼樽俎幸无恙,合龠入口衰颜酡。挥杯不作劝影酌,主人妙义能悬河。廿年结契如一日,筠心竹柏无改柯。语吾老筜共此宿,薄言怀子留长歌。淋漓醉墨字倾侧,秉烛伸纸三咿哦。伊人宛在不可即,弁岘西望青峨峨。君为东西南北人,予也抱耒山之阿。招提岁至一再计,况复相见颠毛皤。流行坎止亦任运,鸿留雪爪萍依波。意酣兴到难自默,诗成未拟苍崖磨。但属名山好藏取,百年会有人摩挲。
https://shici.929r.com/shici/JyIGq8b2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