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踏山翠夜湖月,借得行云三只袜。
袜敝可以狮子呼,招邀更赴云林娱。
路入云林尘念绝,世事佛云不可说。
蛮山奔走年复年,西湖一卧宁非缘。
肯以东施比如玉,西子西湖看不足。
亭下泠泠鸣冷泉,入听何必非管弦。
洞访纯阳共一哂,倒出石林垂玉笋。
朝踏山翠夜湖月,借得行云三只袜。
袜敝可以狮子呼,招邀更赴云林娱。
路入云林尘念绝,世事佛云不可说。
蛮山奔走年复年,西湖一卧宁非缘。
肯以东施比如玉,西子西湖看不足。
亭下泠泠鸣冷泉,入听何必非管弦。
洞访纯阳共一哂,倒出石林垂玉笋。
这首清代诗人沈丙莹的《云林纪游次孙琴西观察韵》描绘了一幅闲适而富有禅意的山水画卷。首句“朝踏山翠夜湖月”展现了诗人早起登山,夜晚泛舟湖上的生活节奏,充满了自然情趣。接着,“借得行云三只袜”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将行云比作袜子,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超脱。
“袜敝可以狮子呼”一句,通过袜子破旧却能唤来狮子的形象,寓言了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心志高洁,能吸引高人雅士。“招邀更赴云林娱”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邀请友人一同欣赏云林美景的场景,体现了其乐于分享的精神。
“路入云林尘念绝”表达诗人进入云林后,世俗烦恼尽消,心灵得到了净化。“世事佛云不可说”则暗示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佛法的领悟。接下来的诗句“蛮山奔走年复年,西湖一卧宁非缘”流露出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认为在西湖的沉睡或许是一种缘分。
最后两句“肯以东施比如玉,西子西湖看不足”,诗人以东施和西子的典故,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认为即使如西施般的美景也无法满足他的审美,足见其眼界之高。结尾处“亭下泠泠鸣冷泉,入听何必非管弦”和“洞访纯阳共一哂,倒出石林垂玉笋”则以自然之声和奇景收尾,给人留下悠远的回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乐,又富含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挨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百战归来力不任,消磨神骏老骎骎。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岁月淹延官路杳,风尘荏苒塞垣深。
短歌声断银壶缺,常记当年烈士吟。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蹊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馀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旂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志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