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疏疏,恰亚字回环,苔砌低认。
月地斜看,筝柱几曾端正。
扶出半幅惊鸿,奈背面、暗愁谁省。
又翠阴、转过云廊,花底屧痕俱损。
断红千折描难尽。印凉波、井梧秋近。
玲珑不隔蓬山路,偏写离人孤凭。
一片画格高低,闪入风帘灯冷。
问碧城何许,空绾著、相思影。
密密疏疏,恰亚字回环,苔砌低认。
月地斜看,筝柱几曾端正。
扶出半幅惊鸿,奈背面、暗愁谁省。
又翠阴、转过云廊,花底屧痕俱损。
断红千折描难尽。印凉波、井梧秋近。
玲珑不隔蓬山路,偏写离人孤凭。
一片画格高低,闪入风帘灯冷。
问碧城何许,空绾著、相思影。
这首《玲珑四犯·咏阑影》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郭则沄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阑珊月色下的景象。词中通过“密密疏疏”的阑干影子,仿佛“亚字回环”,形象地展现了月光下栏杆的错落之美。"苔砌低认"则暗示了环境的幽静和阑干的古老。
“月地斜看,筝柱几曾端正”一句,借筝柱的倾斜比喻词人的心绪不宁,暗示了情感的波动。“扶出半幅惊鸿”描绘了栏杆上斑驳的光影,如同惊鸿掠过,而背后的哀愁却无人能懂。“翠阴”、“云廊”、“花底”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和词人的孤独。
“断红千折描难尽”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忆,而“秋近”、“井梧”则增添了季节的感伤。“玲珑不隔蓬山路,偏写离人孤凭”直抒离别之苦,离人独自倚阑,遥望远方,画面凄凉。
最后,“问碧城何许,空绾著、相思影”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以及这份思念如影随形,无法解脱的无奈。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在阑珊月色中的孤独与相思之情。
减却濠沟厚却城,散如丝忽聚如京。
夜兼风势千江立,晓借林花万象荣。
恃我柴门高卧稳,敌君竹阁醉吟清。
长歌慷慨摇冰柱,至乐衔心未易名。
初惊簌簌响虫书,稍觉霏霏入草庐。
直是谢娘工说似,未腾欧叟不言如。
相投最惜衣裾片,恋别尤怜瓦缝馀。
谁见道山新霁后,嫩寒微峭日光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