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六夜州宅观月》
《十六夜州宅观月》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青天碧海桂光流,已是人间万古愁。

野阔江深那向楚,霜深露冷更逢秋。

此时此地俱清绝,无酒无诗得索休。

太守尚嫌高兴少,捲云飞雨架层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íliùzhōuzháiguānyuè
sòng / xiàngānshì

qīngtiānhǎiguìguāngliúshìrénjiānwànchóu

kuòjiāngshēnxiàngchǔshuāngshēnlěnggèngféngqiū

shíqīngjuéjiǔshīsuǒxiū

tàishǒushàngxiángāoxīngshǎojuànyúnfēijiàcénglóu

注释
青天:晴朗的天空。
碧海:清澈的大海。
桂光:桂花般的月光。
万古愁:长久以来的忧愁。
野阔:野外广阔。
江深:江水深邃。
楚:古代楚国地区。
霜深露冷:霜重露寒。
清绝:极其清冷。
索休:寻求休息。
太守:地方长官。
尚嫌:还觉得。
高兴少:欢乐不足。
捲云飞雨:形容云卷云舒、风雨变化。
层楼:多层的楼阁。
翻译
青天碧海中月光如流,人间已饱含万古忧愁。
广阔的野外和深深的江水,身处楚地,又逢秋意渐浓,霜重露寒。
此刻此地都如此清冷孤寂,没有酒也没有诗,只能就此罢休。
连太守也嫌这里的欢乐太少,他想要建造高楼,引来云卷云飞、风雨交加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项安世在十六夜的州宅中观赏明月时的感受。"青天碧海桂光流",以月色比喻为流动的桂花光华,展现出明亮而清澈的夜空,暗含中秋佳节的意象。"已是人间万古愁",诗人感叹月夜引发的无尽思绪和人生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野阔江深那向楚,霜深露冷更逢秋",通过描绘广阔的野外和深深的江面,以及深秋的霜露,进一步渲染了孤寂和凄凉的氛围。诗人身处异地,远离故乡,心境更加落寞。

"此时此地俱清绝",强调了环境的寂静和内心的孤寂。"无酒无诗得索休",表达了诗人因无饮酒作诗之乐而感到无奈和闲暇无聊。然而,"太守尚嫌高兴少",暗示了当地官员对这种清寂的不满,他们期望有更多的娱乐活动。

最后一句"捲云飞雨架层楼",可能是对官员们想要建造高阁以增添欢乐气氛的想象或讽刺,与前文的清寂形成对比。整首诗通过月夜景色和人物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感遇十八首·其六

百年能几时,何不逍遥游。

欲绝尘土迹,且居明月楼。

高情属遥漠,延睇舒层丘。

待我凌云翔,与子谈九州。

(0)

白鹿台二首·其一

白鹿仙车去,无人猎古台。

空馀烟峤月,曾照越王来。

(0)

罗浮杂咏·其七

直上飞云上,凭高识大观。

山环全粤小,地尽海门宽。

(0)

花朝社集西禅寺

嘉会花朝节,群贤鹿苑期。

阳台多绝调,老病愧追随。

礼喜无拘束,诗成听早迟。

醉扶藤杖返,恰与野情宜。

(0)

送陈启宾还洪都

海门潮长月初圆,荷叶风香满客船。

明月送还南浦上,东风留醉楚亭边。

腰间恨解雌雄剑,匣里愁分甲乙篇。

归去洪都郁佳气,故人休忘粤台前。

(0)

送徐仲内还金陵·其二

昔年郁夫子,著易丹霞山。

斯道久榛莽,何人同往还。

千秋真绝学,一脉共相关。

付托兹焉重,流传莫等閒。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