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曾是避秦馀,何得真成画不如。
想象曾闻昔所赋,经行为记我今初。
欲知赋役无逃遁,看取耕桑映密疏。
雨笠烟蓑春正好,盍抛手板便从渠。
山川曾是避秦馀,何得真成画不如。
想象曾闻昔所赋,经行为记我今初。
欲知赋役无逃遁,看取耕桑映密疏。
雨笠烟蓑春正好,盍抛手板便从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桃源道中的所见所感,以避秦隐居的山川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山川曾是避秦馀”暗示了桃源的历史渊源和隐逸气息,而“何得真成画不如”则强调眼前的景色之美,甚至超越了画卷的描绘。
颔联“想象曾闻昔所赋,经行为记我今初”通过回忆和亲身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前人诗篇的追慕和对自己当下行程的记录,体现了他对文学与现实的交融欣赏。
颈联“欲知赋役无逃遁,看取耕桑映密疏”揭示了桃源中人们生活的宁静与自给自足,没有繁重的赋税,只有农耕与桑麻的和谐画面,寓意着理想社会的平等与安居。
尾联“雨笠烟蓑春正好,盍抛手板便从渠”以春雨中农夫劳作的场景收束,劝告人们不妨放下繁琐事务,投身于这如画的田园生活,流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整体来看,赵蕃的这首诗以桃源为载体,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海天霞未卷。和晓岫、空青付谁裁剪。花师戏成幻。
约娇春千里,翠深红浅。回头意懒。
但微认、崔徽背面。
映衫痕、一色惺憁,误道藕丝秋半。曾见。
梦中彩笔,歌畔檀唇,醉馀罗扇。云窗月馆。
湖山在,旧情远。
便听风听水,霓裳谱得,自对珍丛夜怨。
问寻芳、人瘦如何,细看带眼。
插天峭壁,被风吹月浪,洗来逾绿。
嵌壑苍崖鳞鬣动,万队熊蹲狮伏。
碧海青天,年年今夜,长见金波浴。
姮娥耐冷,一轮细碾圆玉。
况复地有名园,人逢上客,消尽愁千斛。
瘦石小桥苔径悄,掩映疏花秀竹。
更上山巅,龙川墓上,为我浇醽醁。
醉归夜静,满身零乱金粟。
十日一晴晴复阴,斜风细雨何浸淫。
山根泥滑寸薪苦,水面苔生平地深。
神怒天摧或如此,已看百谷半将死。
饥寒盗贼著处生,诛斩翻忧乱兵起。
徵求无度民自难,诸公徒尔叹微官。
豺狼当道捕不得,三公列卿何足观。
忽忆成化甲辰岁,公私充国纲维系。
皇帝临轩发禁钱,细民尚作沟壑毙。
况复艰难至此时,九重深严那得知。
台谏徒陈利害策,闾阎不见宁息期。
斗粟尺布命所直,吏促官输转相逼。
甘肃纵横土鲁番,商洛纷纭织染给。
中丞受诏不敢来,此地生灵一何极。
呜呼斯民天所生,州县相看何太轻。
祖宗宏业振千古,陛下神武复英明。
一朝收取坏事者,会见尔曹双眼清。
《秋雨吟》【明·康海】十日一晴晴复阴,斜风细雨何浸淫。山根泥滑寸薪苦,水面苔生平地深。神怒天摧或如此,已看百谷半将死。饥寒盗贼著处生,诛斩翻忧乱兵起。徵求无度民自难,诸公徒尔叹微官。豺狼当道捕不得,三公列卿何足观。忽忆成化甲辰岁,公私充国纲维系。皇帝临轩发禁钱,细民尚作沟壑毙。况复艰难至此时,九重深严那得知。台谏徒陈利害策,闾阎不见宁息期。斗粟尺布命所直,吏促官输转相逼。甘肃纵横土鲁番,商洛纷纭织染给。中丞受诏不敢来,此地生灵一何极。呜呼斯民天所生,州县相看何太轻。祖宗宏业振千古,陛下神武复英明。一朝收取坏事者,会见尔曹双眼清。
https://shici.929r.com/shici/221ldNHC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