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乡子.江南杂咏六首·其一》
《南乡子.江南杂咏六首·其一》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南乡子

天水沦涟。穿篱一只撅头船。万灶炊烟都不起。

芒履。落日捞虾水田里。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天水沦涟”,开篇即以“沦涟”二字描绘出水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景象,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穿篱一只撅头船”,接着诗人细腻地刻画了一只小船穿过竹篱的情景,形象生动,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船行水上的轻盈与自由。这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当地人民与水的密切关系和对水道的熟悉。

“万灶炊烟都不起”,这一句则转而描写江南乡村的生活场景。在广阔的田野上,炊烟袅袅升起是常见的景象,但此刻却“不起”,可能是因为时间尚早或天气特殊,这种反常的静谧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江南乡村生活的恬淡与和谐,也暗示了某种期待或故事的背景。

“芒履。落日捞虾水田里。”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劳作的人们。穿着芒鞋(草鞋)的农夫,在落日余晖中于水田中捞虾。这不仅是对劳动场景的描绘,也是对勤劳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的赞颂。芒履象征着农民的辛劳与朴实,落日与水田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劳动的喜悦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与田园生活,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敬意,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的画卷。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偈十首·其八

定林只履,天台楖?。鈯斧住山,横担镔铁。

独有云床老胡僧,徒见夜中天上月。

目前无极分外心,少室花容是妙诀。

(0)

颂十六首·其五

不行心处,不尽凡心。

若于心处见于凡心,不妨个个了得心心。

不挂本衣,不著元裳。自求本衣,再装元裳。

不用人人,会取堂堂。何须正当,何坐空床。

正当恁么,尚在虚旁。切忌未生,坐妙路方。

如起归信,更堪厚赏。毕竟舍去,一树花香。

(0)

送宗上人游方

华峰壁立为初友,雁宕深奇为指南。

临济儿孙上封老,见今说法在灵岩。

(0)

览妙喜和尚衡阳示众

海蚌直儱侗,不类海蠡儿。

开口便见胆,也好与一槌。

(0)

南华利侍者持炳和尚语至疏山请校入版乃作偈送之谒序于徐大资

曹溪大士出现世,谁其侍者道人利。

雷轰电激槌拂间,涓滴无遗水传器。

而今底事难覆藏,盖是火后茎茅长。

未言字字负此老,且要浩浩流诸方。

最初有个譊讹处,遍示知音著何语。

东山有语人未知,请问东湖老居士。

(0)

颂古七首·其五

放两抛三,瞒神謼鬼。换盆换盆,谁不识你。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