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客有求观予孝经传者感而赋诗》
《客有求观予孝经传者感而赋诗》全文
金 / 白贲   形式: 古风

古人文莹理,后人但工文。

文工理愈暗,纸札何纷纷。

君看六艺学,天葩吐奇芬。

诗书分体制,礼乐造乾坤。

千岐更万辙,要以一理存。

如何臻至理,当从践履论。

跋涉经险阻,钻研阅寒温。

孝弟作选锋,道德严中军。

仰观及俯察,万象入见闻。

不劳施斧凿,笔下生烟云。

高以君唐虞,下以觉斯民。

君如不我鄙,时来对炉薰。

(0)
注释
莹理:高尚的道理。
工文:擅长文章。
暗:晦涩。
纸札:书籍。
六艺:古代教育的六种技能:诗、书、礼、乐、易、春秋。
天葩:比喻卓越的才学。
践履:实践,行动。
跋涉:艰难的旅程。
孝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炉薰:炉火上的香烟,比喻学术交流或研讨氛围。
翻译
古人崇尚道理,后人只重文章。
文章越是华丽,道理反而越晦涩,书籍纷繁复杂。
你看那六艺之学,如同天之奇葩,绽放奇异的芬芳。
诗书各有体裁,礼乐构建天地。
道路众多,但关键在于遵循一个道理。
如何达到至理,应从实践和行动中寻求。
经历艰难困苦,深入研究学问。
孝悌是引领,道德是核心力量。
观察事物上下,万物尽在眼底耳中。
无需刻意雕琢,笔下自成气象。
你的境界高如唐虞盛世,又能唤醒民众。
如果你不轻视我,时机成熟时愿与你共论学问。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学者白贲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文理之美和后世工于文字技巧的反思。诗中通过对比古今文风,不仅揭示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态度的深刻见解,也展现了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古人文莹理,后人但工文"两句点明了主题,古人追求文章内涵和思想的高远,而后世则过于注重文字技巧。"文工理愈暗,纸札何纷纷"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文学流弊的批评,认为过分讲究文辞会使得文理变得模糊不清。

接下来的几句"君看六艺学,天葩吐奇芬。诗书分体制,礼乐造乾坤"展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推崇。他鼓励读者学习古代六艺(《易》、《书》、《诗》、《春秋》、乐、仪),并强调文学与音乐的重要性。

"千岐更万辙,要以一理存。如何臻至理,当从践履论。跋涉经险阻,钻研阅寒温"表达了求学之路的艰辛和对知识追求的一贯态度。诗人主张通过实践探索来达到理解真理。

接着的几句"孝弟作选锋,道德严中军。仰观及俯察,万象入见闻。不劳施斧凿,笔下生烟云。高以君唐虞,下以觉斯民"展现了诗人对品德修养的看重,以及通过深刻观察来掌握万物之理的能力。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的文学才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创作出优美的文章。

最后两句"君如不我鄙,时来对炉薰"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与同道中人共同探讨学问,并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交流思想。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是对文学创作态度的思考,也是对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肯定。通过对比古今文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真谛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知识探索的重视。

作者介绍

白贲
朝代:金

猜你喜欢

颂古三十六首·其二十六

雪覆千山未厌多,孤峰不白意如何。

单单突出千峰外,似异还同永不么。

(0)

颂古三十六首·其三十二

水中盐味浑相似,色里胶青不较多。

暗不谓无明不有,看时不见转誵讹。

没誵讹,太平何必动干戈。

(0)

题有馀斋

日月双萤火,乾坤一鹊巢。

大千沙界外,总在目前包。

(0)

送琉书记还长乐·其三

迢迢故国三千里,忽忆萓堂送别时。

拄杖生风兴何极,楚天辽邈远山低。

(0)

偈四首·其四

泥佛不度水,一道灵光照天地。

堪羡玄沙老古锥,不要南山要鳖鼻。

(0)

大地雪漫漫,春风依旧寒。

说禅说道易,成佛成祖难。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