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瑞鹤仙.赋圣几斋中牡丹名藕丝霓裳种来自亳州》
《瑞鹤仙.赋圣几斋中牡丹名藕丝霓裳种来自亳州》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词  词牌: 瑞鹤仙

海天霞未卷。和晓岫、空青付谁裁剪。花师戏成幻。

约娇春千里,翠深红浅。回头意懒。

但微认、崔徽背面。

映衫痕、一色惺憁,误道藕丝秋半。曾见。

梦中彩笔,歌畔檀唇,醉馀罗扇。云窗月馆。

湖山在,旧情远。

便听风听水,霓裳谱得,自对珍丛夜怨。

问寻芳、人瘦如何,细看带眼。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牡丹花盛开的壮丽景象,以“海天霞未卷”开篇,营造出一种广阔无垠的背景,紧接着“和晓岫、空青付谁裁剪”,将清晨的山色比作自然的画师,赋予了自然景色以生命与情感。

“花师戏成幻。约娇春千里,翠深红浅。”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牡丹花比作是春天的使者,其色彩层次丰富,由翠绿渐变至淡红,展现出牡丹花的娇美与生机。

“回头意懒。但微认、崔徽背面。”这里运用了崔徽的故事,象征着诗人对牡丹花的深情凝视,即使背影也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深深喜爱与怀念。

“映衫痕、一色惺憁,误道藕丝秋半。”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牡丹花花瓣上的痕迹,仿佛是秋日里藕丝般的纹理,生动地描绘了牡丹花的细节之美。

“曾见。梦中彩笔,歌畔檀唇,醉馀罗扇。”诗人回忆起与牡丹花相关的美好记忆,包括梦境中的彩笔描绘、歌谣中的檀唇轻唱以及醉酒后罗扇的轻摇,这些都增添了牡丹花的浪漫与神秘色彩。

“云窗月馆。湖山在,旧情远。”诗人将牡丹花置于云窗月馆的静谧环境中,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进一步强调了牡丹花的高雅与脱俗。

“便听风听水,霓裳谱得,自对珍丛夜怨。”诗人想象着在夜晚,风声、水声与霓裳曲调交织在一起,与牡丹花相伴,表达了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感。

“问寻芳、人瘦如何,细看带眼。”最后,诗人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牡丹花的深情关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因思念牡丹而感到的身心疲惫。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细腻描绘与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忆江南

怀前事,兰玉绕阶生。

白首慈闱劳望眼,青灯老屋出书声。头角渐峥嵘。

(0)

忆江南

怀前事,醉倚岳阳楼。

楚蜀千帆争落日,江湖双带划中流。一雁洞庭秋。

(0)

忆江南

怀前事,行役纪燕郊。

旷野一灯鸡唤梦,斜阳孤店马争槽。题壁破无聊。

(0)

浣溪沙

淡淡云天雁去遥。为传秋意到蘅皋。

禁寒应瘦楚宫腰。

故国斜阳明灭影,隔江风信浅深潮。

乡愁离思并眉梢。

(0)

明月生南浦.明顺德陈岩野先生邦彦遗像

弟死师门臣死主。变乱相从,陷阵摧锋去。

一幅禺珠愁日暮。无人会得图中语。

弹指残棋今似古。只少纲常,反道先生苦。

欲起忠魂来问汝。滔滔天下何胜诉。

(0)

昭君怨.明妃背立图,为梁季存广文麟章题

漫道和戎无策。别有英雄巾帼。雁雪满天寒。

背人看。博得君王长恨。那忍琵琶多怨。

省识画图容。鬓云松。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