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霰悲风作斧斤,千秋松竹损精神。
似闻犬吠白云外,犹有秦时避世人。
苦霰悲风作斧斤,千秋松竹损精神。
似闻犬吠白云外,犹有秦时避世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洁孤寂的山顶风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苦霜悲风作斧斤,千秋松竹损精神。"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时间对万物的侵蚀和摧毁,以及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坚守不易的赞美。霜雪和悲风象征着自然界的冷酷无情,而“千秋松竹”则是岁月流转中依然屹立的象征,尽管它们也在时光的侵蚀下逐渐损耗着精神。
"似闻犬吠白云外,犹有秦时避世人。" 这两句诗通过设想中的狗吠声和远古时代隐逸者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逃离尘世的渴望。“白云”常被用来比喻遥不可及的高远,“秦时避世人”则是历史上的隐逸者,他们选择与世隔绝。这里的“犹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顶的寂静和自然界的变化,抒写了时间的无情、精神的坚守以及隐逸生活的理想,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与哲思深度的佳作。
扶桑大茧如瓮盎,天女织绡云汉上。
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
人间刀尺不敢裁,丹青付与濠梁崔。
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皪横江梅。
画堂粉壁翻云幕,十里江天无处著。
好卧元龙百尺楼,笑看江水拍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