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死师门臣死主。变乱相从,陷阵摧锋去。
一幅禺珠愁日暮。无人会得图中语。
弹指残棋今似古。只少纲常,反道先生苦。
欲起忠魂来问汝。滔滔天下何胜诉。
弟死师门臣死主。变乱相从,陷阵摧锋去。
一幅禺珠愁日暮。无人会得图中语。
弹指残棋今似古。只少纲常,反道先生苦。
欲起忠魂来问汝。滔滔天下何胜诉。
这首诗以“明月生南浦”为题,描绘了对明顺德陈岩野先生邦彦的追思与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以及对道德与传统的坚守。
“弟死师门臣死主”,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颂扬。这里不仅涉及到兄弟间的深情,更延伸至师徒、君臣之间的责任与忠诚,强调了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信仰与原则而献身的精神。
“变乱相从,陷阵摧锋去”,描述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为了正义与理想,勇往直前,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与危险也不退缩。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对勇敢精神的赞颂。
“一幅禺珠愁日暮”,通过描绘一幅珠光宝气的画面,却在日落时分显得愁绪满溢,暗示了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与哀伤。禺珠在这里可能象征着逝者留下的珍贵遗产或记忆,其在黄昏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
“无人会得图中语”,表达了对逝者内心世界复杂情感的难以理解,同时也暗示了后人对先贤思想与精神的传承与探索的艰难。
“弹指残棋今似古”,将历史比作一局残棋,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强调了历史的循环与不变。这句话既是对逝者影响深远的感慨,也是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思考。
“只少纲常,反道先生苦”,指出在道德与传统(纲常)缺失的情况下,坚守正道的先生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痛苦。这不仅是对特定历史时期道德沦丧的批判,也是对那些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先贤们的崇高敬意。
“欲起忠魂来问汝”,表达了希望已逝的忠魂能够回到世间,与后人对话,分享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以此激励后来者继续前行。
“滔滔天下何胜诉”,最后以一句感叹,表达了对世间不公与苦难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寻求正义与和平的渴望。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对道德与传统的坚守,以及对社会公正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它不仅仅是一首对逝者的哀悼之作,更是一曲对人性光辉与社会理想的呼唤。
昼从旌旗过碧山,夜陪巾履望漫漫。
蛟龙睡著风波静,鸿雁影低星月寒。
不极清光分岛屿,无边爽气接栏干。
此时此兴真夷旷,莫作尘游一等看。
衮衮孤城里,惟君离俗居。
车鱼绝嗟叹,诗酒养冲虚。
掩面羞龙断,澄心对古书。
天其假幽寂,停滀合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