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槛抱朱楼,高凭动斗牛。
桑麻深远墅,禾黍匝平畴。
渤海仁风远,宣城惠绩流。
踟蹰念民力,漫拟仲宣游。
碧槛抱朱楼,高凭动斗牛。
桑麻深远墅,禾黍匝平畴。
渤海仁风远,宣城惠绩流。
踟蹰念民力,漫拟仲宣游。
此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乡村景象,以卢使君追步隐侯之韵,创作了“后八咏诗”,胡应麟则次题倚和,表达了对民众劳力的深切关怀与思考。首句“碧槛抱朱楼,高凭动斗牛”描绘了楼宇高耸,碧色栏杆环绕,楼阁在夜空中与星辰相映成趣的壮丽景象。接着,“桑麻深远墅,禾黍匝平畴”两句,通过广阔的田野上种植的作物,展现了农耕文明的繁荣景象。
“渤海仁风远,宣城惠绩流”则进一步赞颂了卢使君的德政远播,如同渤海之风,宣城之绩,惠及四方,深入人心。最后,“踟蹰念民力,漫拟仲宣游”表达了诗人对民众劳力的深深感慨,以及对古代诗人王粲(字仲宣)游历四方、关注民生的向往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人文情怀的深沉,更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是明代文人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典型体现。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
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