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在中流渤澥清,淡云疏雨过高城。
春风自信牙樯动,新月犹悬双杵鸣。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劳钟鼓报新晴。
未填沟壑惟疏放,江汉风流万古情。
宛在中流渤澥清,淡云疏雨过高城。
春风自信牙樯动,新月犹悬双杵鸣。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劳钟鼓报新晴。
未填沟壑惟疏放,江汉风流万古情。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雨初歇,池中泛舟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首句“宛在中流渤澥清”描绘了水面的清澈与平静,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之中。接着,“淡云疏雨过高城”则通过云淡风轻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悠远的氛围。春风轻拂,牙樯轻动,新月悬挂,双杵鸣响,这些细节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夜泛舟图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后两句“休怪儿童延俗客,不劳钟鼓报新晴”则透露出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即使没有繁复的仪式,孩子们也愿意邀请邻人共享这份喜悦,新晴的美景自会带来欢愉。最后,“未填沟壑惟疏放,江汉风流万古情”表达了诗人虽历经沧桑,但依然保持豁达洒脱的生活态度,对江汉的风流情韵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审美价值。
爨下得馀薪,便可歌南风。
参差长路铎,鼓乐俄相同。
一弃一流落,悠然会天工。
始知盛衰际,遇与不遇中。
风清月正好,爽晤聊从容。
岂意接心期,赏叹如云龙。
千载瞬息尔,转盼归虚空。
何适非适然,神交付冥鸿。
忆初抚掌笑,尝谓子猿猱。
斑然武而文,讥骂舌若刀。
髭黄喉骨结,内敏见秋毫。
论官则甚微,意气一何高。
今思乃麟凤,百十未易遭。
子行白日静,回首常萧骚。
闻子在定州,深山坐披毛。
何如东海上,万叠观波涛。
不见岁再晚,北风方怒嘷。
围炉捧美酒,思子持蟹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