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下得馀薪,便可歌南风。
参差长路铎,鼓乐俄相同。
一弃一流落,悠然会天工。
始知盛衰际,遇与不遇中。
风清月正好,爽晤聊从容。
岂意接心期,赏叹如云龙。
千载瞬息尔,转盼归虚空。
何适非适然,神交付冥鸿。
爨下得馀薪,便可歌南风。
参差长路铎,鼓乐俄相同。
一弃一流落,悠然会天工。
始知盛衰际,遇与不遇中。
风清月正好,爽晤聊从容。
岂意接心期,赏叹如云龙。
千载瞬息尔,转盼归虚空。
何适非适然,神交付冥鸿。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采石三题(其二)赏咏亭》。诗中描绘了在采石场中偶然发现的余木,诗人以之为引子,抒发了对人生际遇、盛衰变化以及自然美景的感慨。
“爨下得馀薪,便可歌南风。”开篇即以“爨下得馀薪”这一日常景象入诗,寓意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凡。诗人借“南风”这一自然元素,表达了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参差长路铎,鼓乐俄相同。”通过描述不同路径上的铃声和鼓乐,虽各具特色,但最终汇合成统一的旋律,象征着尽管人生道路各异,但最终都能找到共鸣与和谐。
“一弃一流落,悠然会天工。”这里诗人以“一弃一流落”比喻人生的起起伏伏,无论命运如何安排,都应该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相信“天工”的安排自有其道理。
“风清月正好,爽晤聊从容。”描绘了一幅清风明月下的宁静场景,诗人在此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自然对话,享受着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岂意接心期,赏叹如云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刻连接,如同云龙般默契,对自然之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赞叹。
“千载瞬息尔,转盼归虚空。”诗人感叹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即使千年也如瞬间,最终都将回归到虚空中去。
“何适非适然,神交付冥鸿。”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认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顺其自然,将灵魂交付给更高远的存在,如同飞向天际的鸿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命运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