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人游嵩韵》
《和人游嵩韵》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嵩高峻极压三川,周视方舆见广员。

绝顶固知天下小,泰山为占海隅偏。

白云散尽千林月,急雨收回万壑烟。

莫笑层峦高似岸,举头一握是玄天。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rényóusōngyùn
sòng / zhì

sōnggāojùnsānchuānzhōushìfāngjiàn广guǎngyuán

juédǐngzhītiānxiàxiǎotàishānwèizhànhǎipiān

báiyúnsànjìnqiānlínyuèshōuhuíwànyān

xiàocéngluángāoàntóushìxuántiān

注释
嵩高:指嵩山非常高。
峻极:极其峻峭。
压三川:超过三条河流的区域。
方舆:指大地。
广员:广阔无垠。
绝顶:最高峰。
固知:当然知道。
天下小:世界显得很小。
海隅偏:处于海边的偏远位置。
白云散尽:云雾散去。
千林月:月光照亮千树。
急雨:快速降落的雨。
万壑烟:山谷间的烟雾。
莫笑:不要嘲笑。
层峦:层层叠叠的山峦。
高似岸:像岸边一样高。
玄天:深邃的天空。
翻译
嵩山高峻超越三川,环顾大地四方皆宽广无边。
站在峰顶方知世界渺小,泰山居于海角之地尤为显著。
白云消散后,千树万林沐浴月光,疾风骤雨又卷走山谷间的烟雾。
不要嘲笑层层山峦比岸边还高,抬头一掌就能触及那深远的苍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嵩山后的景象与感受。"嵩高峻极压三川,周视方舆见广员"两句开篇,勾勒出嵩山雄伟的轮廓,它如同一座巍峨的巨兽,压迫着下面的三川(黄河、洛河和伊水),诗人在山上环视,看到的是开阔的景色。"绝顶固知天下小,泰山为占海隅偏"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世界的感觉,嵩山之巅让人感到尘世琐碎,而泰山则如同一位守护着海角的巨灵。

"白云散尽千林月,急雨收回万壑烟"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白云消散后露出清澈的月亮,而突如其来的急雨又将山峦间的薄雾迅速带走。这种景象转换,不仅展示了嵩山的气势,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最后两句"莫笑层峦高似岸,举头一握是玄天"则表达了诗人对嵩山高度的赞叹,并非只是地面上的高低,而是在精神上与宇宙相通。这里的"玄天"象征着最高的境界,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不要轻视这些看似平常的山峦,它们是连接尘世与神秘天界的桥梁。

整首诗通过对嵩山景观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精神高度的美学体验。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送朱制干象祖

一官聱漫任如何,屡疏笺天气不磨。

宋祚万年陈大计,周图五字订前讹。

重寻范老忧时箸,旁竖文公卫道戈。

投匦近年殊不少,有人说似此君么。

(0)

早秋

只影飘零天一涯,千秋摇落欲何之。

朝看带缓方嫌瘦,夜怯衾单始觉衰。

眼里游从惊死别,梦中儿女慰生离。

六朝无限江山在,搔首斜阳独立时。

(0)

山中·其二

倏忽当年遇,蒙茸几度披。

水霞明画卷,草树幻骚词。

鸟过目不瞬,江流意自迟。

世人空黑白,一色看坡棋。

(0)

脱京口.绐北难

百计经营夜负舟,仓皇谁趣渡瓜洲。

若非绐虏成宵遁,哭死界河天地愁。

(0)

宫籍监·其五

新来窗壁颇玲珑,尽把前时臭腐空。

好丑元来都是幻,蘧庐一付梦魂中。

(0)

夜起二绝·其一

惆怅高歌入睡乡,梦中魂魄尚飞扬。

起来露立频搔首,夜静无风自在凉。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