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依秋碧,孤松夹岸疏。
涛声来雨后,远籁在风初。
一水依秋碧,孤松夹岸疏。
涛声来雨后,远籁在风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秋日溪边景象。"一水依秋碧",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条清澈的溪流在秋色中静静流淌,水面泛着淡淡的秋意。"孤松夹岸疏",进一步描绘了两岸稀疏的松树,孤独而挺拔,增添了画面的孤寂感。
"涛声来雨后",诗人捕捉到雨后的细节,暗示了溪流水量可能因雨水而增多,涛声也随之更为明显。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声音,也暗含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远籁在风初","籁"指风吹过松枝发出的声音,"风初"则点明这是早晨或傍晚微风初起之时,这样的时刻,松声显得尤为清晰悠长,与周围的宁静形成对比。
整体来看,吕福的《溪上松声》以简洁的笔触,通过描绘秋水、孤松和涛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寄托。
万绿方怨干,山中自微雨。
山林长髯樵,手携独僧语。
破梦游始天,黄唐转非古。
所忧俗未湔,就之适遭拒。
层台悬危梯,风矫薄衣举。
六合秋无归,尽归此台贮。
远见海气黄,攕攕动鸿羽。
颓阳不肯高,大地变黄土。
安得瓠巴琴,萝阴枕霞抚。
左揽金母歌,右招玉娥舞。
客从危城来,示我手中帖。
骇此仁义名,竟与犬豺袭。
饥雀贪秕糠,鬼奴斯有挟。
肉瘦不足庖,终当受钳夹。
云洗空山清,棘满广衢狭。
去就各有怀,警谕已无法。
大垆方冶铜,未应炭气乏。
膏雨行及田,吾且习锄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