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守穷山饿,徒供野木嗤。
论恩吾愧薄,阅境尔当知。
书剑存长物,关河有后期。
大江残照下,含泪各逶迟。
共守穷山饿,徒供野木嗤。
论恩吾愧薄,阅境尔当知。
书剑存长物,关河有后期。
大江残照下,含泪各逶迟。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遣二仆归诗以送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两位仆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共守穷山饿,徒供野木嗤”,写出了诗人与仆人在艰苦环境中共同生活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贫困和艰辛。这里的“穷山”、“饿”、“野木嗤”都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无奈和苦涩。
颔联“论恩吾愧薄,阅境尔当知”,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仆人的感激之情,并自谦地表示自己的恩情不够深厚,希望仆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世事的洞察和对未来的忧虑。
颈联“书剑存长物,关河有后期”,诗人提到自己随身携带的书籍和剑,象征着知识与勇气,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旅程的期待和计划。这里的“关河”既指实际的地理边界,也暗喻人生的旅途和挑战。
尾联“大江残照下,含泪各逶迟”,描绘了在夕阳映照下的大江边,诗人与仆人分别时的情景。夕阳的余晖与江水的波光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悲壮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泪水中的深情。这句诗以景结情,深化了主题,让人感受到诗人与仆人间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仆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归来忽踰年,两得逢至日。
长病盼春归,渐衰惊岁疾。
朝来命车禾水头,抚景何辞竹林游。
牵帷万峰成燕婉,俛仰已无千岁忧。
乃知此方山水奥,况闻先代芳迹留。
同宗同隐世莫得,世外招携不可即。
日晏梅花漾溪流,怅望冥鸿天外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