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从何来,来自沧海滨。
似为饥所驱,哀哀鸣向人。
弋者满天下,挟弓窥秋旻。
高鸟看渐尽,幸汝得全身。
奈何困口腹,终日长悲呻!
硕鼠食汝苗,使汝生计钝。
虽不毙弹射,饥死惨亦均。
我无活汝术,目击徒怆神。
凤凰百鸟王,鹓鸾为其臣。
朝餐琅玕饭,夕饮玉池津。
丹穴分馀粮,羽族皆回春。
嗟哉汝翮摧,飞去永无因。
一物不得所,足伤天公仁。
我愿陈此词,泣血叩帝闉。
鸿雁从何来,来自沧海滨。
似为饥所驱,哀哀鸣向人。
弋者满天下,挟弓窥秋旻。
高鸟看渐尽,幸汝得全身。
奈何困口腹,终日长悲呻!
硕鼠食汝苗,使汝生计钝。
虽不毙弹射,饥死惨亦均。
我无活汝术,目击徒怆神。
凤凰百鸟王,鹓鸾为其臣。
朝餐琅玕饭,夕饮玉池津。
丹穴分馀粮,羽族皆回春。
嗟哉汝翮摧,飞去永无因。
一物不得所,足伤天公仁。
我愿陈此词,泣血叩帝闉。
这首诗名为《哀鸿篇》,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林朝崧所作。诗中以鸿雁为象征,表达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不公现象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述鸿雁从海边而来,似乎因饥饿而被迫向人哀鸣求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的困境。接着,诗人揭示了猎人们遍布天下,以箭矢觊觎这些无助的飞禽,暗示了社会上强权者的残酷与贪婪。
诗人感叹鸿雁虽然幸运地未被射杀,但因饥饿而生活艰难,甚至可能比直接死亡更为悲惨。他自知无法解救,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悲惨景象,内心充满无奈和痛惜。随后,诗人将鸿雁与凤凰、鹓鸾等高贵鸟类对比,强调了鸿雁的不幸遭遇,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差距和不公。
最后,诗人悲叹鸿雁翅膀折断,无法飞翔,寓意个体在社会大环境下的无力和绝望。他深感“一物不得所”是对天道公正的讽刺,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呼唤。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