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华峤书后汉,老子藏书号东观。
东观之书柱下藏,中有奇书待搜看。
蓬莱山上问道家,蓬莱山下罗书案。
藏之名山传其人,发箧真如天章焕。
卒然读之得未曾,不厌百回通一旦。
古来拥书富多文,漫侈风流誇淹贯。
杜氏库兮曹氏仓,非不琳琅万轴灿。
争如柱史妙秘藏,妙秘几人经把玩。
纵封群玉山中书,未抵蓬莱山一半。
吾侪学海信无涯,茫茫那不望洋叹。
吾闻华峤书后汉,老子藏书号东观。
东观之书柱下藏,中有奇书待搜看。
蓬莱山上问道家,蓬莱山下罗书案。
藏之名山传其人,发箧真如天章焕。
卒然读之得未曾,不厌百回通一旦。
古来拥书富多文,漫侈风流誇淹贯。
杜氏库兮曹氏仓,非不琳琅万轴灿。
争如柱史妙秘藏,妙秘几人经把玩。
纵封群玉山中书,未抵蓬莱山一半。
吾侪学海信无涯,茫茫那不望洋叹。
这首诗《东观读未见书》由清代诗人章甫所作,描绘了对古代书籍收藏与阅读的向往与赞叹。
诗中首先提到华峤的《后汉书》和老子的“东观”,引出“东观之书柱下藏”的概念,强调了书籍的珍贵与深奥。接着,诗人想象在蓬莱山上向道家求教,在山下的书案前整理书籍,将这些奇书藏于名山,等待有缘人发现。诗人赞美这种传承方式如同天章般光彩照人,表达了对知识宝藏的敬畏之情。
进一步,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古代藏书家虽拥有丰富文献,但与“柱下”(指老子藏书处)的秘藏相比,仍有所不及。他强调“妙秘”之书的价值,以及真正能接触并品味这些书籍的人之稀少。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如同在学海中航行,永远无法到达彼岸,表达了对知识无限追求的渴望,同时也对未能完全掌握所有知识而感到遗憾。
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珍藏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知识探索的无限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