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掸驽马,东到奉高城。
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
隆高贯云霓,嵯峨出太清。
周流二六候,间置十二亭。
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
东北望吴野,西眺观日精。
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
王者以归天,效厥元功成。
历代无不遵,礼记有品程。
探策或长短,唯德享利贞。
封者七十帝,轩皇元独灵。
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
同寿东父年,旷代永长生。
驱车掸驽马,东到奉高城。
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
隆高贯云霓,嵯峨出太清。
周流二六候,间置十二亭。
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
东北望吴野,西眺观日精。
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
王者以归天,效厥元功成。
历代无不遵,礼记有品程。
探策或长短,唯德享利贞。
封者七十帝,轩皇元独灵。
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
同寿东父年,旷代永长生。
这首诗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的作品,名为《驱车篇》。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泰山之巅、赞美自然山川与帝王功业的诗歌。
"驱车掸驽马,东到奉高城"开篇就展现了驾车前往泰山奉高城的壮观场景。接下来的"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表达了对于泰山巍峨雄伟、在五岳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给予崇敬之情。
随后的几句"隆高贯云霓,嵯峨出太清。周流二六候,间置十二亭"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观:泰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巍峨的地形与天地相通,环绕有二六候(古代星宿名)和十二亭,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
"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则是对泰山上清泉甘美和玉石闪耀光彩的赞颂。接着的"东北望吴野,西眺观日精"表达了诗人从泰山之巅向远方眺望,感受着四处的壮丽景色。
"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则是说诗人的心灵与这座伟大的山岳紧密相连,即便是过往的人也会被这里的气势所感动。随后"王者以归天,效厥元功成"赞美了帝王们归顺于天、建功立业的高尚情操。
"历代无不遵,礼记有品程"表明泰山自古以来就是帝王祭祀之地,每个朝代都有严格的礼制和程序。"探策或长短,唯德享利贞"则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无论是封禅还是祭祀,只有德行才能真正受益。
最后几句"封者七十帝,轩皇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赞颂了泰山上的神灵,历代共计七十位帝王在此封禅,轩辕皇帝以其至高无上的德行而与众不同。"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同寿东父年,旷代永长生"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像古圣东父一样长寿,以及对永恒生命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驱车篇》通过描绘泰山之美和赞颂帝王功业,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飞泉百尺醉琮琤,二十四涧涧涧鸣。
涧边流出蒲花馨,尘缨未濯心先清。
石欹路滑足凌兢,铁柱杖点铿有声。
过桥野色纷青萦,两崖路绝半亩平。
断碑横路苔斑青,碧虚旧观空留名。
摩挲老眼看碑铭,十字剥落一字明。
长风十里吹松笙,白云黄鹤相送迎。
依稀远揖安期生,羽衣翛翛虚步轻。
回头顾问同游僧,向来亦见此客曾。
十问十笑十不应,飗飕顶笪影鬅鬙。
别我向山我向城,欲驻不驻行未行。
凭语空山老惠能,千年重访辽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