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自成岁,禽鸟已春声。
仰观俯察,多少宇宙古今情。
遐想炎黄以上,逮至汉唐而下,几个费经营。
巢许有真意,无责自身轻。富与贵,贫与贱,死还生。
方壶岁晚,深感梅蕊向人倾。
造物元来无物,有物还应自造,人意几曾平。
天际识归路,野鹤忽长鸣。
草木自成岁,禽鸟已春声。
仰观俯察,多少宇宙古今情。
遐想炎黄以上,逮至汉唐而下,几个费经营。
巢许有真意,无责自身轻。富与贵,贫与贱,死还生。
方壶岁晚,深感梅蕊向人倾。
造物元来无物,有物还应自造,人意几曾平。
天际识归路,野鹤忽长鸣。
这首诗名为《水调歌头·岁暮书怀》,出自北宋时期的诗人欧阳修之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个人生命境遇的深刻体会。
首句“草木自成岁”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草木枯死后又重新萌发的景象,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紧接着“禽鸟已春声”则是描写了鸟儿在春日里歌唱的情景,这两句交织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
“仰观俯察,多少宇宙古今情”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以及历史长河中无数往事的深切感怀。这里,“仰观”是指向上看,象征着对过去历史的回望;“俯察”则是指向下看,象征着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手法,强调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尽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遐想炎黄以上,逮至汉唐而下,几个费经营。”表达了诗人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从远古的炎黄时代到汉、唐时期,以及之后的历代兴衰所做出的深刻思考。这里,“几”字用得恰当,既表达了历史悠久,又含蓄地暗示了历史事件的繁复和变化无常。
“巢许有真意,无责自身轻。”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信。即使面对世事的变幻,诗人也保持着自己的初衷,不因外界的评价而自我轻视。这是诗人在历史洪流中保持个人品格和精神独立的一种表达。
“富与贵,贫与贱,死还生。”这一句简洁有力地总结了世间万象的变迁。富贵、贫贱、生死都是生命旅途中的常态,让人感受到命运无常和物是流动的道理。
“方壶岁晚,深感梅蕊向人倾。”诗人通过对春天中梅花开放的情景描写,表达了自己年迈体弱、深感时光易逝之情。这里,“方壶”指的是诗人自称,意为“老者我也”,“岁晚”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梅花倾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两句:“造物元来无物,有物还应自造,人意几曾平。”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提出了一种哲学思考:宇宙初始没有东西,而万物生成后又似乎有了自己的规律。这里,“人意”指的是人类对于世界、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期望。“几曾平”则表达了对这些理解是否真实、是否公正的质疑。
尾句“天际识归路,野鹤忽长鸣。”诗人在天边辨认出归途,听到远处的大雁鸣叫。这两句话通过写景来寄托心绪,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摆脱尘世纷扰的向往之情,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赞美。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