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晋阳宝,杰出山河最。
途经世谛间,心到空王外。
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
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籁。
深知亿劫苦,善喻恒沙大。
舍施割肌肤,攀缘去亲爱。
招提何清净,良牧驻轻盖。
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
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
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吾师晋阳宝,杰出山河最。
途经世谛间,心到空王外。
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
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籁。
深知亿劫苦,善喻恒沙大。
舍施割肌肤,攀缘去亲爱。
招提何清净,良牧驻轻盖。
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
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
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此诗描绘了诗人聆听佛法的庄严场景,表达了对佛教义理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开篇“吾师晋阳宝,杰出山河最”赞颂佛陀之智慧如同宝贵无比,超越尘世。接下来的“途经世谛间,心到空王外”则表明了在听法过程中,诗人跨越了凡尘的束缚,心灵飞升至更高层次。
“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生动地描绘了佛寺钟声如同惊醒睡虎,佛陀讲经之盛况犹如天龙聚集。紧接着,“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籁”则强调了佛法的圆满与深邃,如同古代智者所造之器具,同时佛法之传播轻松自如。
“深知亿劫苦,善喻恒沙大”表明诗人对佛教中轮回之苦、尘沙烦恼之广博的深刻领悟。“舍施割肌肤,攀缘去亲爱”则是对佛陀无私布施乃至牺牲自己肉身以饶益众生的崇高精神态度的赞美。
“招提何清净,良牧驻轻盖”中,“招提”指的是召集信徒,而“良牧”喻示着佛陀如同善良的牧者一般引导众生。诗人心怀敬仰之情,用“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来形容佛法之美好,如同众香汇聚,令闻者心灵得到净化。
“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表明了诗人对佛陀智慧的长久铭记,以及通过这种智慧击败烦恼如同恶魔。最后,“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则是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开启修行之路,永远向往并遵循佛法。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宗教情怀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佛法的崇敬与理解。
少小事苟卿,佔毕更寒暑。
慨然青云志,一旦从羁旅。
西游到咸阳,上书寤英主。
门庭正翕集,车骑来千数。
复有金石辞,粲烂垂千古。
如何壮士怀,但慕仓中鼠。
家世二千石,结发常自修。
譬如寡妇心,本慕共姜俦。
不幸污盗贼,遂忘淫佚羞。
念彼巨先语,抚心悼迁流。
如登千仞冈,失足竟不收。
勉哉坚自持,无遗朋友忧。
忌日仍逢闰,星躔近一周。
空山传御幄,茀路想行驺。
寝殿神衣出,祠官玉斝收。
蒸尝凭绝坞,鼗磬托荒陬。
薄海哀思结,遗臣涕泪稠。
礼应求草野,心可对元幽。
寥落存王事,依稀奉月游。
尚馀歌颂在,长此侑春秋。
春半雨不绝,北风吹荒山。
江南花不开,白日愁生寒。
登高望千里,苦雾何漫漫。
洪州七月围,粮尽力亦殚。
营头堕军中,旗纛沈江干。
汉道昔中微,白水应图记。
晚世得先主,亦作三分事。
干戈方日寻,天时自当至。
一身客荆州,毫不以措意。
流离志不挫,终然正神器。
一朝得孔明,可以托后嗣。
抚掌长太息,且作南山歌。
开箧出兵书,日夜穷揣摩。
中原有大势,攻战不在多。
愿为诸将言,不省其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