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削于年在,英灵此日沦。
犹存太史弟,莫作嗣书人。
门户终还汝,男儿独重身。
裁诗无寄处,掩卷一伤神。
笔削于年在,英灵此日沦。
犹存太史弟,莫作嗣书人。
门户终还汝,男儿独重身。
裁诗无寄处,掩卷一伤神。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寄潘节士之弟耒》。诗中充满了对逝去英灵的哀悼与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后辈的期望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首联“笔削于年在,英灵此日沦”,开篇即表达了对逝者英灵的深切哀悼,仿佛是在说,尽管岁月仍在流转,但这位英灵却已离我们而去,永远地沉寂了。这里运用了“笔削”这一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方式,暗示逝者生前的才华与贡献,以及其精神永存的意义。
颔联“犹存太史弟,莫作嗣书人”,转而提到逝者的兄弟,希望他能继承兄长的遗志,成为家族中的“嗣书人”,即继承并发扬家族传统和学问的人。这里既有对兄弟间情感的关怀,也寄托了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期待。
颈联“门户终还汝,男儿独重身”,进一步强调了家族责任与个人担当的重要性。诗人鼓励弟弟要承担起维护家族荣誉和传承家族精神的责任,同时也要珍视自己的生命价值,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男子汉。
尾联“裁诗无寄处,掩卷一伤神”,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面对无法言传的哀思,只能通过诗歌来寄托,然而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来传达这份情感,只能默默合上书卷,心中满是忧伤。这既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也蕴含了对家族传承、个人责任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兼爱国者的复杂情感世界。
胄子何多士,明公特妙年。
诗书师法在,簪绂相门传。
曳履星辰上,分光日月边。
帝心知俊彦,群望属英贤。
大木明堂器,朱丝清庙弦。
吉人词自寡,君子德为先。
断狱阴功厚,优儒礼数偏。
我非天下士,人谓地行仙。
山好双游屐,溪清一钓船。
赋诗时遣兴,好客恨无钱。
政尔韦编绝,俄闻束帛戋。
风尘驱驲骑,霜雪洒鞍鞯。
别妇经春夏,离乡整四千。
家书愁展读,旅食困忧煎。
郎位蒙超擢,官曹幸接联。
屡闻哦鄙句,信或有前缘。
知己诚难遇,扪心益自怜。
樊中淹泽雉,春晚怨啼鹃。
骥病思丰草,鸿冥羡远天。
仁言如借便,白首向林泉。
《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公》【元·赵孟頫】胄子何多士,明公特妙年。诗书师法在,簪绂相门传。曳履星辰上,分光日月边。帝心知俊彦,群望属英贤。大木明堂器,朱丝清庙弦。吉人词自寡,君子德为先。断狱阴功厚,优儒礼数偏。我非天下士,人谓地行仙。山好双游屐,溪清一钓船。赋诗时遣兴,好客恨无钱。政尔韦编绝,俄闻束帛戋。风尘驱驲骑,霜雪洒鞍鞯。别妇经春夏,离乡整四千。家书愁展读,旅食困忧煎。郎位蒙超擢,官曹幸接联。屡闻哦鄙句,信或有前缘。知己诚难遇,扪心益自怜。樊中淹泽雉,春晚怨啼鹃。骥病思丰草,鸿冥羡远天。仁言如借便,白首向林泉。
https://shici.929r.com/shici/Qdwrh1.html
花枝入帘春梦香,游丝翻空清昼长。
今年寒食客梁苑,追忆往事心彷徨。
前年考试登兹堂,陈侯馆予罗酒浆。
拊床高咏逸兴发,不觉灯前大雨声淋浪。
生平胸臆向予尽,使我肝胆争开张。
重来物是人不复,夜梦见之昼微茫。
谁期此会乃死别,刬血不灭吴云苍。
揽衣起行步落月,梅影满庭空断肠。
昔游东诸侯,秋晚登泰山。
伫立太平顶,超然出尘寰。
日观望吴越,浩渺秋云间。
长风漾江海,天末生微澜。
今年坐舍馆,江声满重关。
却如在幽陵,修阻不得看。
好花静有色,相对婉且閒。
无由写哀怨,日绕歌幽兰。
幽州之镇医巫闾,襟带辽碣吞玄菟。
谁开青壁一万丈,坐我沧海之方壶。
有泉声而飞,有松实而腴,云烟出没随朝餔。
三百六十古精庐,云端削出金芙蕖。
望海寺前列幢盖,镇山亭下罗笙竽。
广宁太守来肩舆,今日之游差乐乎。
问而不答心语口,高士例与山相娱。
壁閒题诗亦髣髴,记是诗人高蔡吴。
山僧睨壁笑问吾,他山还有此客无。
黄花老人醉骑驴,向天亦藐悬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