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教桂蕊擅秋分,只道非秋无复存。
底事兰开梅落际,忽于膏饰见追魂。
天教桂蕊擅秋分,只道非秋无复存。
底事兰开梅落际,忽于膏饰见追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题为《以湖州酥秀州木犀面油太和石本观音像送莫万安三首(其二)》。诗中,诗人以“天教桂蕊擅秋分”起笔,描绘了秋季桂花盛开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之美。接下来,“只道非秋无复存”表达了对秋天短暂而独特的珍视,认为只有在秋季才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用“底事兰开梅落际”描述了一个意外的场景:兰花开放,梅花凋落,这种不寻常的时令交错让人感到惊奇。最后,“忽于膏饰见追魂”则将这种意外之美与眼前的酥、木犀面油以及观音像联系起来,暗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灵感闪现,仿佛这些寻常之物在特定时刻焕发出了超凡的魅力,让人心生追忆之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独特感受和对美的敏锐洞察,同时也寓含了对友情的赠别之情。
理棹辞京都,之官越闽岭。
樵峰渺何许,川涂邈脩迥。
霜雪岁暮繁,朔风吹云冷。
严程既难滞,别思当自领。
清波漾寒色,孤帆明夕景。
已过落星湾,远望杉关境。
横经守清秩,郡教知独秉。
遐想诸生徒,三席待开省。
山莫画,泰山松,松树已受秦皇封。
水莫画,黄河潦,河流已非夏后道。
但作清溪竹树湾,添我垂钓于其间。
吁嗟乎男儿少壮随朝彦,岂料中年桑海变。
枉想丹青麟阁中,他人为我开生面。
顾生顾生尔莫嗔,传神似尔画逼真,如何貌此寻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