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半雨不绝,北风吹荒山。
江南花不开,白日愁生寒。
登高望千里,苦雾何漫漫。
洪州七月围,粮尽力亦殚。
营头堕军中,旗纛沈江干。
汉道昔中微,白水应图记。
晚世得先主,亦作三分事。
干戈方日寻,天时自当至。
一身客荆州,毫不以措意。
流离志不挫,终然正神器。
一朝得孔明,可以托后嗣。
抚掌长太息,且作南山歌。
开箧出兵书,日夜穷揣摩。
中原有大势,攻战不在多。
愿为诸将言,不省其奈何。
春半雨不绝,北风吹荒山。
江南花不开,白日愁生寒。
登高望千里,苦雾何漫漫。
洪州七月围,粮尽力亦殚。
营头堕军中,旗纛沈江干。
汉道昔中微,白水应图记。
晚世得先主,亦作三分事。
干戈方日寻,天时自当至。
一身客荆州,毫不以措意。
流离志不挫,终然正神器。
一朝得孔明,可以托后嗣。
抚掌长太息,且作南山歌。
开箧出兵书,日夜穷揣摩。
中原有大势,攻战不在多。
愿为诸将言,不省其奈何。
这首诗名为《春半》,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诗中描绘了春雨连绵、北风呼啸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江南花木凋零、白日愁云密布的凄凉氛围。诗人通过“登高望千里,苦雾何漫漫”表达了对远方战事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接着,诗人回顾历史,提到汉朝中兴与刘备三分天下之事,暗示当前局势虽艰难,但并非无解。他强调“一身客荆州,毫不以措意”,即使身处异乡,仍能坚守信念,最终“终然正神器”,即能够实现理想,稳固政权。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个人品格与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
最后,诗人提及其在荆州期间,得到诸葛亮(孔明)的辅佐,认为这是国家得以延续的关键。他感慨于诸葛亮的智慧,并表示愿意向诸将传授策略,尽管面对复杂局势,也坚信“中原有大势,攻战不在多”。这反映了诗人对战略与人才重要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困境的忧思,也有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展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兼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