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
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
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
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
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
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
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永欲投死生,馀生岂能误。
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
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
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
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
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
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
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永欲投死生,馀生岂能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虎丘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超脱与淡然。开篇“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即设定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郁郁葱葱之中。
诗中的“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透露出诗人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山僧象征着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而“遥从飞鸟处”则是对这种境界的一种比喻,飞鸟自由自在,正如诗人所追求的生活状态。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历史遗迹的主题。宝玉与丘墓相对比喻,反映出物是人非的历史感,而“埋剑人空传”则暗示着英雄辈出的无常,以及“凿山龙已去”,凿山即是在石头上刻画,这里的“龙”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英雄人物,他们如今已经不在,留下的只是遗迹。
接下来的几句“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继续描绘了自然景物,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伤,夕阳、寒风、猿鸣都是时间流逝和孤寂的象征。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则是诗人在高处眺望四周景色,感慨良深。“江海穷一顾”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而“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永欲投死生,馀生岂能误”则是诗人表达了对现世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他因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了外界的干扰,能够在宁静中享受自然赋予的一切美好。久迷指的是长时间的迷茫,而“空寂理”则是对清净无为之境的向往。最后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生死观念的转变,他渴望超脱世俗,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命状态。
软媚风光,晴和天气,翠浪轻摇平野。
雏莺睨睆,乳燕丁宁,曾记踏青游冶。
荒渚芦菰正肥,庭院飞梭,落榆飘瓦。
悄蔷蘼开罢,清阴移影,好春归也。
谁得似风絮轻盈,旋低还起,雅爱扑帘随马。
窗浮暗碧,树瞪馀红,好景万千难写。
愁听空山杜鹃,撩乱伊人,归思萦惹。
念枝条无恙,明年还得,醉吟花下。
一秋无绪。霜天里,朝朝风萚辞树。
夜长还要警孤眠,听打窗如雨。更恻恻、危枝倦羽。
添薪虚忆庭槐古。
尽唱彻哀蝉,甚处觅、题红那管,客衣缁素。
长记九日江亭,商飙猎苇,此题弱冠曾赋。
而今人亦秃成枯,赢共阶蛩语。忍撇却、乾梢断缕。
飘零休便随流去。
但保得、冬心在,转绿回黄,是归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