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场何者栖,虎溪未为僻。
松根煮茗时,山斋待幽客。
鹿场何者栖,虎溪未为僻。
松根煮茗时,山斋待幽客。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通过鹿场、虎溪、松根煮茗、山斋待客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宁静氛围。
首句“鹿场何者栖”,以鹿场起笔,引人遐想,鹿作为自然界中温顺的象征,栖息之地自然也充满了和谐与安宁。接着,“虎溪未为僻”一转,虎溪虽名为溪,却因与虎相连而显得不凡,此处“未为僻”则强调了即便在看似险峻的地方,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暗喻着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松根煮茗时”,画面进一步细腻,松树根部煮茶的情景,不仅展现了生活中的小确幸,更寓意着在自然之中寻找生活真谛的哲思。松树坚韧不拔,象征着长久与不变,而煮茗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抹温情,将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
最后,“山斋待幽客”,点明了主人的期待与热情。山斋,即山中小屋,是隐士或文人雅士修身养性之所。待幽客,则表明主人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与尊重,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构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的深切感悟。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