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来尸释梵宫,雨花狼藉湿春风。
自惭老矣无灵骨,日在深云听讲钟。
如意来尸释梵宫,雨花狼藉湿春风。
自惭老矣无灵骨,日在深云听讲钟。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寄集庆开山》,以如意入题,描绘了一幅寺庙景象。首句"如意来尸释梵宫",通过"如意"这一佛教法器,暗示了诗人来到佛寺,可能是在拜谒或祈愿。"尸释梵宫"则指佛寺,"尸"字在这里是梵语"śrī"的音译,意为尊贵,与"尸解"无关。
次句"雨花狼藉湿春风",描绘了春雨纷飞,落在寺庙周围,花瓣飘落,如同雨点般散乱,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雨花"常用来形容佛寺中的花,这里也暗含着佛法如春雨般滋润人心。
第三句"自惭老矣无灵骨",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身体不再健壮,"灵骨"在此处既指身体,也寓言修行的精进。诗人表达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自己修行不够的自省。
最后一句"日在深云听讲钟",形象地写出诗人每日在深山寺庙中聆听晨钟暮鼓,过着清修的生活,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禅定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生活,流露出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对自身境况的反思,展现了僧人的内心世界。
秘图山上古姚州,山色江光簇画楼。
更鼓分明庭少事,桁杨閒冷狱无囚。
民言总信清如水,天赐常教大有秋。
人物襟怀何洒落,词章翰墨更风流。
朝廷久合登刘向,父老知难挽邓侯。
翠窦新泉探静乐,公名长与此泉流。
新枝媚斜日。花径霁、晚碧泛红滴。近寒食。
蜂蝶乱、点检一城春色。倦游客。
门外昏鸦啼梦破,春心似、游丝飞远碧。
燕子又语斜檐,行云自没消息。
当时乌丝夜语,约桃花时候,同醉瑶瑟。甚端的。
看看是、榆角杨花飞掷。怎忘得。
斜倚红楼回泪眼,天如水、沈沈连翠璧。
想伊不整啼妆影帘侧。
天淡四垂幕,云细不成衣。
西风扫尽纤翳,凉我鬓边丝。
破匣菱花飞动,跨海清光无际,草露滴明玑。
杯到莫停手,何用问来期。坐虚堂,揩病眼,溯流辉。
云山应有幽恨,瑶瑟掩金徽。
河汉无声自转,玉兔有情亦老,世事巧相违。
一写谪仙怨,双泪满君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