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试春杉寒尚峭。细雨斜风,不管莺花恼。
上巳清明都过了。杜鹃声里韶光老。
寂寂重帘香篆袅。乍喜新晴,灵鹊穿花噪。
宿酒醒来情悄悄。绿窗自谱相思调。
怯试春杉寒尚峭。细雨斜风,不管莺花恼。
上巳清明都过了。杜鹃声里韶光老。
寂寂重帘香篆袅。乍喜新晴,灵鹊穿花噪。
宿酒醒来情悄悄。绿窗自谱相思调。
这首《蝶恋花》描绘了春天的细腻与哀愁,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开篇“怯试春杉寒尚峭”,以寒峭的春杉暗示初春时节的寒冷未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接着“细雨斜风,不管莺花恼”,通过细雨斜风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对春天生机勃勃的不闻不问,仿佛在暗示人事的无常与无奈。
“上巳清明都过了。杜鹃声里韶光老”两句,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变迁巧妙结合,上巳和清明作为春季的重要节日,其过去意味着时光的流逝,而杜鹃的啼鸣则象征着春光的逐渐消逝,情感中蕴含着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寂寂重帘香篆袅。乍喜新晴,灵鹊穿花噪。”这里通过静谧的室内氛围与室外的热闹形成对比,香篆袅袅,暗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新晴之后,灵鹊的欢鸣,似乎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喜悦,但这种喜悦是短暂的,因为紧接着的“宿酒醒来情悄悄。绿窗自谱相思调”两句,直接点明了情感的深层,宿酒后的清醒,带来的是更加深沉的相思之情,绿窗下独自谱写的相思曲,更是将这份情感推向了高潮。
整首词以景入情,以情带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以及内心情感变化的深刻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情感丰富而复杂,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师住天台久,长闻过石桥。
晴峰见沧海,深洞彻丹霄。
采药霞衣湿,煎芝古鼎焦。
念予无俗骨,频与鹤书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