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天台叶尊师》
《寄天台叶尊师》全文
唐 / 王贞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师住天台久,长闻过石桥。

晴峰见沧海,深洞彻丹霄。

采药霞衣湿,煎芝古鼎焦。

念予无俗骨,频与鹤书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iāntáizūnshī
táng / wángzhēnbái

shīzhùtiāntáijiǔchángwénguòshíqiáo

qíngfēngjiàncānghǎishēndòngchèdānxiāo

cǎiyàoxiá湿shījiānzhīdǐngjiāo

niànpínshūzhāo

翻译
师傅住在天台山已久,常听说他越过石桥。
在晴朗的山峰能望见苍茫大海,幽深的洞穴直通红霞满天的天际。
他采药时霞衣被露水打湿,煎煮灵芝的古老香炉也已烧焦。
想到我无尘世之累的骨骼,仙鹤常带着书信来邀我同往。
注释
师:指修行的师傅。
天台:天台山,中国名山之一,常用于指代修行圣地。
石桥:可能特指某地名,也可泛指山中桥梁。
晴峰:晴朗的山峰。
沧海:即大海,形容其广阔无垠。
深洞:深邃的山洞。
丹霄:红色的云霞,这里比喻高远的天空。
采药:采集草药,修行之人常以此为修炼活动。
霞衣:仙人的衣服,此处形容衣服被朝露沾湿,有仙境之意。
煎芝:煎煮灵芝,灵芝为传统中药材,象征修行和长寿。
古鼎:古老的香炉,用于炼丹或祭祀。
予:我。
俗骨:凡人的身体,这里指没有被世俗所累的纯净心灵。
鹤书:仙鹤传递的书信,古代常以鹤为仙使的象征。
招:邀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活在天台山的道士日常的宁静与超脱。开篇“师住天台久,长闻过石桥”表达了道士长期居住于天台山中,对那里的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紧接着,“晴峰见沧海,深洞彻丹霄”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从晴朗的山峰可以望见广阔的大海,而深邃的洞穴中也能领略到天地间的奥妙。

“采药霞衣湿,煎芝古鼎焦”两句,展示了道士采集灵草、炼制仙丹的情景。他们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寻找着神奇的药材,而那些古老的炼丹炉内,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物正在被精心炮制。

最后,“念予无俗骨,频与鹤书招”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以及他与同道之人的精神交流。他们之间的沟通如同书信往来,而这些书信也许是通过那自由翱翔的鹤类鸟兽传递,这些都象征着一种纯净、高洁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道家修炼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灵性境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贞白

王贞白
朝代:唐   字:有道(875—958)   号:灵溪   籍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   生辰:895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猜你喜欢

次韵林缉熙游罗浮四首·其四登罗浮

拔地决起瘦鹤躯,插天壁立东南隅。

眼中非子不能到,海上何山可与俱。

便从往种扶桑树,即将写入方舆图。

群仙未用誇三岛,一览还应隘八区。

(0)

夏赠陈秉常容彦昭易德元使永丰谒罗一峰

夜发白沙口,席影江门月。

洋洋一峰伦,望望何时接。

男儿亦何事,料理经事业。

千载曲江祠,中间可停楫。

(0)

五原桥

飓风驱雨日相连,极目琼西水接天。

百堵环封皆已矣,一虹驾壑自依然。

天教水府分番守,地禁阳侯不敢前。

过客至今三百载,声声和尚口中传。

(0)

题将军石

屹立瘴江湄,疑是汉骠骑。

落日明金甲,春云绣战旗。

风霜存节概,雨露想恩滋。

回首麒麟阁,如今更有谁。

(0)

阙题

古今谩说飞来寺,幻化神工亦异哉。

寒玉一泓开地脉,翠屏千级绝尘埃。

驯猿童子朝留饭,杖锡禅僧晚渡杯。

到此令人清百虑,海中谁道有蓬莱。

(0)

题金尚书所藏画四首·其四梨花鸲鹆

红紫酣春醉复醒,洗妆谁把玉壶倾。

寒泉可是能言鸟,为向东风说此情。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