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甚的趁秋风换了南柯。
因甚的寻春梦误了东坡。莽风流自古受多磨。
写生时已曾经过。他拥越被朱颜婀娜。
他倚胡床绿鬓婆娑。
到底来镜中花水中月,几曾真个。
空则是展鸾绡挥象管,费他年醉眼摩挲。
便新词尽向旗亭播。怕再世雏鬟发也皤。
因甚的趁秋风换了南柯。
因甚的寻春梦误了东坡。莽风流自古受多磨。
写生时已曾经过。他拥越被朱颜婀娜。
他倚胡床绿鬓婆娑。
到底来镜中花水中月,几曾真个。
空则是展鸾绡挥象管,费他年醉眼摩挲。
便新词尽向旗亭播。怕再世雏鬟发也皤。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题为《题陈迦陵填词图,为张养如作(其四)刮地风》。诗人通过对画中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虚幻的感慨。首句“因甚的趁秋风换了南柯”,以秋风喻指世事变换,暗示画中人物可能经历了生活的变迁。次句“因甚的寻春梦误了东坡”,借春梦与苏东坡的典故,表达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莽风流自古受多磨”进一步强调人生的坎坷与磨砺,即使如风流人物也无法避免。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画中人物的风采,“他拥越被朱颜婀娜”、“他倚胡床绿鬓婆娑”,展现出人物的青春活力和美丽。
然而,诗人随即揭示出这些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不真实的幻象。“几曾真个”四字点明了这种虚幻。诗人感叹道,尽管画卷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但终究只是艺术创作,无法留住真实。“空则是展鸾绡挥象管,费他年醉眼摩挲”,形象地描绘了欣赏者对美的追求,却无法触及实质。
最后两句“便新词尽向旗亭播。怕再世雏鬟发也皤”,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更深忧虑,即使新词流传,也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连画中的人物都可能老去。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易顺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无常和虚幻主题的独特见解。
去年杨柳萦客衣,露香成幄黄鹂飞。
今年复向柳边住,侧侧轻鸦掠烟去。
去年柳叶垂青鬓,今年柳花如白头。
春云摇荡春波流,春归荏冉安能留?
斜月下窗户,微风吹白纻。
谁家儿女年十五,隔幕琵琶弄幽语。
城头鼕鼕谯鼓声,巷鸡喔喔村犬鸣。
危弦搀杂不可听,若掩若抑伤我情。
夜光如水天星明,照见楼上花冥冥。
花开亦已落,柳老无新枝。
得乐且乐今其时,葡桃泛泛双屈卮。
劝君慢唱金缕曲,为我一奏长相思。
交道已亡古,笑语非肝肠。
遂使热尘路,随在履危霜。
吾子抱直朴,鲜饰亦鲜藏。
一梅横棘丛,满地皆阳光。
不求世赏荣,能保士气祥。
致意独我亲,惭我何善臧。
至文流语言,元气通壶浆。
使我动止间,刻刻难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