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迫岁暮,阑街儿女喧。
老氓来负布,伛偻行且言。
杂果陈道侧,列圈多鸡豚。
谷贱不敌钞,祀事安可喧。
明时宜丰乐,徵索无乃繁。
岂独吏治敝,奢风变丘园。
婚嫁盛纨绮,肆筵亦劳烦。
况复夜昼饮,不计罍与尊。
生事岁几入,费出乃纷纶。
岂不有称贷,旦暮闻扣门。
山城迫岁暮,阑街儿女喧。
老氓来负布,伛偻行且言。
杂果陈道侧,列圈多鸡豚。
谷贱不敌钞,祀事安可喧。
明时宜丰乐,徵索无乃繁。
岂独吏治敝,奢风变丘园。
婚嫁盛纨绮,肆筵亦劳烦。
况复夜昼饮,不计罍与尊。
生事岁几入,费出乃纷纶。
岂不有称贷,旦暮闻扣门。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描述一个山城在年末的景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首句“山城迫岁暮”,点明地点和时间,山城临近岁末,预示着一年即将结束。接着“阑街儿女喧”描绘了一幅喧闹的街头场景,孩子们在街上嬉戏,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老氓来负布,伛偻行且言”描绘了老人们背着布匹,弯腰行走的情景,他们或许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年节准备物资,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可能并不富裕。
“杂果陈道侧,列圈多鸡豚”描述了路边摆放着各种水果和鸡豚等食物,这既体现了节日的庆祝氛围,也暗示了社会上不同阶层的生活差异。
“谷贱不敌钞,祀事安可喧”指出粮食价格低廉却无法抵消货币的价值,祭祀活动的喧嚣可能是因为对财富的追求超过了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明时宜丰乐,徵索无乃繁”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在清明的时代应该充满欢乐,但现实中的征税过于频繁。
“岂独吏治敝,奢风变丘园”指出问题不仅仅在于官府治理的失职,更在于社会风气的奢华过度,影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婚嫁盛纨绮,肆筵亦劳烦”描绘了婚礼上华丽的服饰和繁琐的宴席,反映了社会上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
“况复夜昼饮,不计罍与尊”进一步强调了人们不分昼夜地饮酒聚会,忽视了生活的实际需求。
“生事岁几入,费出乃纷纶”总结了人们一年的生活开销巨大,费用支出杂乱无章。
最后,“岂不有称贷,旦暮闻扣门”表达了人们为了应付这些开销不得不借贷,每天都能听到敲门声,反映出了社会经济压力之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明朝末年社会中贫富差距、奢侈浪费、官民矛盾等问题,以及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