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藉水牛眠,溪回出钓船。
石泉溅作雨,林气蓄成烟。
野鸟迎暄语,山塍入晚妍。
柴桑知不隔,尘虑一为蠲。
草藉水牛眠,溪回出钓船。
石泉溅作雨,林气蓄成烟。
野鸟迎暄语,山塍入晚妍。
柴桑知不隔,尘虑一为蠲。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乡村的宁静与生机。首句“草藉水牛眠”,生动地展现了水牛在湿润草地上的悠闲姿态,仿佛整个画面都充满了宁静与和谐。接着,“溪回出钓船”则将视线引向溪流的另一端,那里停泊着钓鱼的小船,预示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趣。
“石泉溅作雨,林气蓄成烟”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之美。石泉的溅落如同细雨,而林间的雾气凝聚成了轻烟,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也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野鸟迎暄语,山塍入晚妍”进一步丰富了画面,野鸟在温暖的阳光下欢快地鸣叫,山间的小径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美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最后,“柴桑知不隔,尘虑一为蠲”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柴桑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理想中的宁静之地,而“尘虑一为蠲”则意味着所有的烦恼和忧虑都被洗涤干净,心灵得到了净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雨后乡村的宁静美、自然之趣以及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