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从自马邑,溜转入桑乾。
浑流推浊浪,平野变沙滩。
廿载为民害,一时奏效难。
岂辞宵旰苦,须治此河安。
源从自马邑,溜转入桑乾。
浑流推浊浪,平野变沙滩。
廿载为民害,一时奏效难。
岂辞宵旰苦,须治此河安。
这首诗是清代皇帝玄烨所作,主题为“察永定河”,通过对永定河流经地势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治理河流以保障民生的深切关注。
首联“源从自马邑,溜转入桑乾”描绘了永定河的源头起于马邑,水流汇聚后流入桑乾,展现了河流的自然流向与地理特征。
颔联“浑流推浊浪,平野变沙滩”则形象地描述了河水携带泥沙冲刷平原,导致土地逐渐变为沙滩的景象,揭示了河流泛滥对土地的破坏。
颈联“廿载为民害,一时奏效难”指出永定河二十年来给人民带来了灾害,但治理的效果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反映了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尾联“岂辞宵旰苦,须治此河安”表达了治理者不辞辛劳的决心,强调了稳定河流、保障民生的重要性,体现了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治理河流、改善民生的深刻思考和强烈责任感。
桐花欲开时,群噣争哺儿。
但求黄口饫,焉问丹穴饥。
常山有四鸟,将飞昔已悲。
中间忽殒逝,岂得安其枝。
一饮必屡顾,每啄必迟迟。
今朝竟矫翼,去向江之湄。
衔芹不自食,欲遗孤与雌。
此义实已重,莫为枭所嗤。
世俗多嫌忌,我胡为此诗。
此诗美孝悌,持赠杜挺之。
驾言发夷门,东方守牟城。
城临沧海上,不厌风涛声。
海市有时望,闾屋空虚生。
车马或隐见,人物亦纵横。
变怪其若此,安知无蓬瀛。
昨日闻公说,今日闻公行。
行将劝农耕,用之卜阴晴。
前枉大梁城,诗赋嘉入幕。
兹对昭亭山,将行还有作。
别离此与彼,终始情不薄。
我为解羁马,君乃高飞鹤。
尘蹄未能息,健翅怀栖泊。
寻巢望吴田,一傍华亭郭。
况多丹顶雏,坐看翔寥廓。
尔尝喜诅予,生女竟勿怪。
今遂如尔口,是宜为尔快。
亦既以言酬,固且殊眦睚。
慰情何必男,兹语当自戒。
时世重古不重新,破图谁画四胡人。
臂鹰捧盘犀利水,铁锁师子同麒麟。
翘翘雉尾插头上,深目钜鼻青搭巾。
涂朱点绿笔画大,筋骨怒露蛮祠神。
茜袍白马韩公子,从何得此来秘珍。
定应海客远为赠,中国未睹难拟伦。
公子自言吴生笔,吴笔精劲瘦且匀。
我恐非是不敢赞,退归书此任从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