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从兹速改张,休来显现作妖祥。
定祛邪行归真见,必得超凡入圣乡。
白道从兹速改张,休来显现作妖祥。
定祛邪行归真见,必得超凡入圣乡。
这首诗《题所居屋壁》由唐代诗人神晏所作,通过其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道路的指引,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首句“白道从兹速改张”,以“白道”象征着正直、纯洁的人生之路,暗示了诗人认为当前的道路需要迅速改变,强调了对道德与正确行为的坚持。这里的“速改张”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现状、追求更高道德标准的决心和紧迫感。
次句“休来显现作妖祥”,则进一步强调了避免那些看似吉祥但实际上可能带来祸患的行为或思想。诗人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上看似有利但实际上有害的事物,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清醒和警觉,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第三句“定祛邪行归真见”,表明了诗人坚信通过去除邪恶的行为和思想,人们能够回归到真正的自我和真理的视野中。这里“祛邪”意味着摒弃错误和不道德的行为,“归真见”则是指回归到纯粹、真实的内心世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最后一句“必得超凡入圣乡”,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成长和精神提升的终极追求。在这里,“超凡”意味着超越平凡,达到卓越的高度;“入圣乡”则是指进入一个充满智慧和道德光辉的理想境界。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提升的强烈渴望,以及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坚定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个人道德修养、精神追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鼓励人们坚守正道,摒弃邪恶,追求真理与卓越,最终达到心灵的升华和精神的自由。
石君匪招陶,陶子岂知石。
偶然一醉间,成此千年迹。
当时素心人,邻里今谁宅。
悠然独君在,入我晦翁室。
翁去三十年,伊余复来客。
山氓道之前,崖路久以塞。
攀缘出藤萝,指点见颅蹠。
想当酣卧时,不记苔藓泐。
无论牛马后,况说有刀尺。
持杯荐寒泉,叹息书此墨。
吾乡人物郑与张,堂堂介圭出琳琅。
论文合草北扉制,论经合讲金华艺。
两途未遂如命何,四方为君充抚摩。
郑公好义不肯住,张公好仁须少驻。
吾闻天以民为儿,又闻君以民为支。
为天活儿天必享,为君养支君必赏。
天公享公寿千龄,天子赏公金万铤。
能回五十万人命,讵止封侯当得政。
但令圣主民不饥,何必金华与北扉。
蓝田鲜顽玞,邓林无曲茎。
春宗九秋月,性静所烛精。
柱史颜如春,和风蓄惊霆。
两家各有子,突过阮始平。
忽念笭箵翁,淹剧卧漳城。
兴来枉华裾,情深出英琼。
沉疴为之起,不觉语至暝。
眄怀薛仲章,刚肠久逾清。
吾衰俟三贤,潜心牧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