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列苍戟枝干稠,亭开翠幄窗户幽。
下分灙水入渠口,正坐小榻临清流。
竹列苍戟枝干稠,亭开翠幄窗户幽。
下分灙水入渠口,正坐小榻临清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和闲适的生活情趣。开篇"竹列苍戟枝干稠,亭开翠幄窗户幽"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处隐蔽于浓密竹林之中的小亭。这里的“苍戟”形容竹子的坚硬挺拔,而“枝干稠”则表明竹子繁茂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在这片竹海中,隐约可见一座小亭,它的窗户被翠绿的藤蔓所覆盖,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下分灙水入渠口,正坐小榻临清流"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这亭中享受自然之美的场景。这里的“下分”暗示着水流的平缓与细腻,“灙水”是指那清澈见底的小溪,它静悄悄地流入渠口,既有序列,又不失动感。而诗人正坐在一张小榻上,这种坐具给人的感觉是简单而亲近自然。它“临清流”,意味着诗人与那流水之间几乎没有隔阂,可以尽情享受溪水带来的清新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不失韵味,使人读之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宁静和喜悦。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
鸣钟悟音闻,宿昔心已往。
重门相洞达,高宇亦遐朗。
岚岭晓城分,清阴夏条长。
氲氛芳台馥,萧散竹池广。
平荷随波泛,回飙激林响。
蔬食遵道侣,泊怀遗滞想。
何彼尘昏人,区区在天壤。
结发仕州县,蹉跎在文墨。
徒有排云心,何由生羽翼。
幸遭明盛日,万物蒙生植。
独此抱微痾,颓然谢斯职。
世道方荏苒,郊园思偃息。
为欢日已延,君子情未极。
驰觞忽云晏,高论良难测。
游步清都宫,迎风嘉树侧。
晨起西郊道,原野分黍稷。
自乐陶唐人,服勤在微力。
伫君列丹陛,出处两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