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入远公社,闲披贝叶文。
移梅兼得月,买石看生云。
潭净知鱼数,烟青别鹭群。
平生有香癖,兰菊胜炉薰。
老入远公社,闲披贝叶文。
移梅兼得月,买石看生云。
潭净知鱼数,烟青别鹭群。
平生有香癖,兰菊胜炉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坐于幽静之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首句“老入远公社”,透露出诗人年岁渐长,却依然热爱远离尘嚣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接着“闲披贝叶文”,以古代僧侣阅读佛经的情景,象征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积累。
“移梅兼得月,买石看生云”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互动。他不仅欣赏梅花与明月的相映成趣,还购买奇石,观察其在云雾中的变化,体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潭净知鱼数,烟青别鹭群”则进一步描绘了水边的景象,清澈的潭水映照出鱼儿的数量,而远处的烟雾中,白鹭群飞,各具特色,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最后,“平生有香癖,兰菊胜炉薰”表达了诗人对兰花和菊花的喜爱,认为它们的香气远胜于炉中之薰。这不仅是对植物香气的赞美,也是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极致追求和欣赏。
有客有客白其马,日倚垂杨问行者。
式微式微胡不归,未归满耳闻别诗。
断弦再续情绪恶,别酒重稔味如蜡。
袖中虽有金错刀,满镜愁云莫能割。
是时月露秋平分,庭前唤月月不应。
就令唤得山头月,照我离筵越愁绝。
陶靖节,潘安仁,种秫满畦花满城。
潘花陶酒总陈迹,不如昭文氏之琴不鼓无亏成。
芭蕉漱漱连夜雨,桂子纷纷落庭户。
旅雁无俦顾影单,明朝且向龙岩去。
淑行繇真履,慈根自夙知。
性情诗调适,内外礼维持。
春閤青蘋乱,秋原白木悲。
只今哀窈窕,手线授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