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闻禽声,欲往道路隔。
顾瞻此桥上,白云出迎客。
隔山闻禽声,欲往道路隔。
顾瞻此桥上,白云出迎客。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头两句“隔山闻禽声,欲往道路隔”表达了诗人听到山那边鸟儿的鸣叫声,想要前往却被蜿蜒曲折的道路阻隔。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顾瞻此桥上,白云出迎客”则展现了诗人站在一座石桥上的情景。这里的“顾瞻”意味着回头眺望,“此桥上”则是诗人当前所处之地。在这个环境中,诗人看到的是柔和的白云,它如同在欢迎来往的客人一般。这不仅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画面,也象征着一种心灵上的平和与接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情随事迁的情怀。同时,这种情感的流露也体现了古典文学中“人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想。
当年玉立清扬,屋梁落月偏相照。
而今衰飒,形骸百丑,情怀十拗。
久已饰巾、尚堪扶杖,听山东诏。
尽后车载汝,营丘封汝,何必在、磻溪钓。
晚悟儋书玄妙。懒从他、钟离传道。
不论资望推排,也做五更三老。
宋玉多悲,唐衢喜哭,好闲烦恼。
问天公,扑断散人二字,赐龟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