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旧藏大士小像》
《得旧藏大士小像》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最可哀,绝交兔颖与松煤。

揖宾儿引陪禅□,□□孙扶下阼阶。

镜里双瞳无复朗,顶门一只有□□。

□□此偈谁言说,亲见龛中大士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ùcángshìxiǎoxiàng
sòng / liúzhuāng

□□□□zuìāijuéjiāoyǐngsōngméi

bīnéryǐnpéichán□,□□sūnxiàzuòjiē

jìngshuāngtónglǎngdǐngménzhīyǒu□□。

□□shuíyánshuōqīnjiànkānzhōngshìlái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题为《得旧藏大士小像》。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得到一位前代高僧小像并对其进行崇拜的诗句。诗中的意境是哀婉而深远的,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佛教大士的敬仰。

首先,“□□□最可哀”表明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不舍与哀伤。接着,“绝交兔颖与松煤”则用鲜明的意象描绘出一种断绝尘世关系,追求心灵净化的状态。这里的“兔颖”和“松煤”都是古代用来比喻高洁脱俗的词汇。

“揖宾儿引陪禅□”中的“揖宾儿”可能是诗人自指,或是对那位大士的尊称,而“引陪禅□”则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禅宗修行的联系。这里的“□”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禅定境界。

“镜里双瞳无复朗,顶门一只有□□”则通过对比来突出诗人眼中的世界已经变得不再明亮,而头顶上的那只手(可能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却是唯一的光明。这里的“双瞳”指的是眼睛,“顶门”则是头顶。

最后,“□□此偈谁言说,亲见龛中大士来”表达了诗人对那位大士小像的赞美和敬仰,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这里的“龛中大士来”意味着诗人在精神上与这位高僧相通。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出一幅既有物质形态又蕴含深邃禅意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赞美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咏梅五十首呈史尚书·其二十

夜起荆扉趁暗香,林间梅下卜斋房。

寒窗安著清相向,清杀东坡锦绣肠。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七十二

杨岐栗棘蓬,临际清凉树。

钁头无柄,正好栽培,版齿生毛,不妨吞吐。

一抽三,二添四,跛脚云门,乾坤独步。

瞎人天眼分缁素。

(0)

登金峨峰顶

拨开空翠上危颠,路绕羊肠石齿尖。

到顶方知天下小,攀高似取世人嫌。

碧连蓬岛云千叠,冷照东溟镜一奁。

归去松窗伴禅老,此山佳致话无厌。

(0)

南泉提起下刀诛,六臂修罗救得无。

设使两堂俱道得,也应流血满街衢。

(0)

偈颂六十首·其五十一

去年十一月,笑别下钟阜。

今年九月中,行见朝天路。

去住既无心,动静非取与。

平生安乐法,此意同谁语。

四明昔尝到,诸刹皆可数。

山川气象雄,麟凤栖迟处。

今思昔日游,岁月二纪许。

岂谓临晚景,侯伯重相顾。

开缄读来书,丁宁见毫楮。

姑苏二千石,眼高照天宇。

我昔昧平生,今见开心腑。

欣然乐与行,方鸣集众鼓。

先师未了底,今日应须去。

(0)

与铸钟道者

野店小桥外,黄昏欲雪时。

一声谁侧耳,千古唤愚痴。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