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浊不见石,云深欲无山。
利欲酷似之,翳彼方寸间。
年来名利嗟已矣,如云过山石沈水底。
不似庄生形槁木,心死灰,又不如瞿昙氏,面壁九年身不起。
物来自解鉴妍丑,事至常思见非是。
始知至静可观动,是非妍丑皆从彼。
静中有乐我素谙,字我静能斯不愧。
春花灿烂秋叶零,岁月奔驰老将至。
静能静能可若何,归全须究曾参旨。
水浊不见石,云深欲无山。
利欲酷似之,翳彼方寸间。
年来名利嗟已矣,如云过山石沈水底。
不似庄生形槁木,心死灰,又不如瞿昙氏,面壁九年身不起。
物来自解鉴妍丑,事至常思见非是。
始知至静可观动,是非妍丑皆从彼。
静中有乐我素谙,字我静能斯不愧。
春花灿烂秋叶零,岁月奔驰老将至。
静能静能可若何,归全须究曾参旨。
这首诗名为《短歌行》,作者为元代诗人岑安卿。诗中以山水隐喻世事与人心,表达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首句“水浊不见石,云深欲无山”描绘出浑浊水面难以看清石头,云雾深处几乎不见山峰的景象,象征着世俗欲望遮蔽了人的本真。接着,“利欲酷似之,翳彼方寸间”进一步强调了欲望对人内心的蒙蔽。
诗人感慨“年来名利嗟已矣”,认为名利如过眼云烟,沉入心底不再重要。他以庄子和佛陀的典故自比,表达超脱尘世、心境如槁木心死灰的决心,以及选择静修的禅定生活。诗人强调“静中有乐我素谙”,表明自己深知静寂中的乐趣,并以此为傲。
最后,诗人以自然变化“春花灿烂秋叶零”象征生命的流转,提醒自己在岁月流逝中保持内心的平静。“静能静能可若何,归全须究曾参旨”表达了对曾参主张的深入理解,即通过静心达到人生的圆满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人生哲理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具有深厚的道家和佛家思想内涵。
径转得幽谷,云岩屹相向。
谽谺偃重檐,弯环依叠嶂。
缅想融结初,镌镵自天匠。
了无斧凿迹,但觉盘根壮。
深可数千尺,广逾八九丈。
洞穴既窈窕,松门亦昭旷。
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
巨楠布幢盖,翠蔓垂帷帐。
木灵不知名,境幽或难状。
我时驰征轺,奔走倦尘鞅。
获此一段奇,欣然惬微尚。
欲去兴未阑,行行重回望。
风雨连朝忽转晴,天还著意作清明。
簿书共了公家事,尊酒聊酬我辈情。
花却馀寒红尚瘦,柳融初日黛犹轻。
一年春事才如许,又作明朝祓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