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锄事勤苦,赋敛少驱逼。
终日掩柴荆,何尝知帝力。
耕锄事勤苦,赋敛少驱逼。
终日掩柴荆,何尝知帝力。
这首诗描绘了农夫辛勤耕作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与天命的朴素认知。通过“耕锄事勤苦”,诗人直接点明了农民劳作的艰辛。接着,“赋敛少驱逼”则反映了农民在赋税徭役方面的轻松,或许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描述,强调了农民生活的相对自由或政府政策的宽松。
“终日掩柴荆,何尝知帝力。”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现了农民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他们整天忙碌于掩护着简陋的柴门,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似乎从未意识到帝王之力的存在。这不仅体现了农民对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农村社会的一个侧面,通过对比农夫的辛勤劳作与相对轻松的赋税负担,以及他们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表达了对农民朴实生活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政策的肯定。
卷梨云,飘燕雨。春去迅如许。
忆梦寻痕,旧约渺难据。有人细浣冰毫,亲裁玉楮。
苦画出、销魂词句。黯无绪。
凭问岁岁年年,为欢几朝暮。
叶叶花花,春来总如故。剩他密密行行,凄凄楚楚。
又痴绝、几家夫妇。
柯家学校号崇礼,成绩斐然良可喜。
屈指星霜二十周,飞函速客和会启。
忆昔清室图自强,变法先从育才起。
诏下郡县急兴学,斯校乘时遂经始。
松公首倡询谋同,群彦翩翩同董理。
慎选师资广陶铸,兰桂森森尽桃李。
共和肇造学制更,灌输欧化厚根柢。
潮属高小推先河,绛县疑年谁敢齿。
满目琳琅设备新,到此如入五都市。
老我筋力已颓唐,返辔王阳空仰企。
若教杖策随后尘,应共韶乐叹观止。
却作巴渝当贺笺,留备他年修校史。
东邻拔蒲根,南邻烧艾叶。
艾叶出青烟,蒲根香胜雪。
乾坤生燐火,阴碧期月光。
烟随艾叶散,进此菖蒲觞。
蒲觞益齿发,齿白发如漆。
馀饮不尽器,置之五七日。
五日化为丹,七日化为碧。
一服一千年,令人生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