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标勾曲,秀岭蔚层云。
层云散浩彩,中有三茅君。
度世三千秋,流芳浩无垠。
丹光耀朱阳,琴心传玉文。
司命播万物,发蒙导人群。
学道得旷士,采真遗尘氛。
赠我书一编,清谣吐奇芬。
笔耕亦巳勤,寸田要锄耘。
灵台耸绛阙,黄云覆氤氲。
内观神自照,众言一何纷。
平生山林意,独往乃所欣。
攀援桂树枝,采撷芝兰薰。
静与木石居,游则侣麋麇。
松柏无冬夏,烟霞自夕昕。
轩冕或桎梏,绮语徒膻荤。
大道返尔朴,至哉吾师云。
冥冥紫霞想,湛言久不闻。
聆我歌洞章,判然仙凡分。
名山标勾曲,秀岭蔚层云。
层云散浩彩,中有三茅君。
度世三千秋,流芳浩无垠。
丹光耀朱阳,琴心传玉文。
司命播万物,发蒙导人群。
学道得旷士,采真遗尘氛。
赠我书一编,清谣吐奇芬。
笔耕亦巳勤,寸田要锄耘。
灵台耸绛阙,黄云覆氤氲。
内观神自照,众言一何纷。
平生山林意,独往乃所欣。
攀援桂树枝,采撷芝兰薰。
静与木石居,游则侣麋麇。
松柏无冬夏,烟霞自夕昕。
轩冕或桎梏,绮语徒膻荤。
大道返尔朴,至哉吾师云。
冥冥紫霞想,湛言久不闻。
聆我歌洞章,判然仙凡分。
这首诗《赠茅山梁道士》由元代诗人赵孟頫创作,通过描绘名山、秀岭、层云以及三茅君的神话传说,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与神秘。诗中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还融入了对道家修行理念的深刻思考。
首句“名山标勾曲,秀岭蔚层云”以勾曲山为引,描绘出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自然背景。接下来,“层云散浩彩,中有三茅君”则将视线聚焦于云层之上,隐现着三茅君的身影,增添了神话色彩和神秘感。
“度世三千秋,流芳浩无垠”赞颂了三茅君超脱世俗、长生不老的非凡境界,其德行与功绩流传千古,影响深远。“丹光耀朱阳,琴心传玉文”进一步描绘了三茅君修炼的辉煌成就,丹药之光映照在阳光下,琴声悠扬,文字如玉,寓意其修为高深,智慧超群。
“司命播万物,发蒙导人群”表达了三茅君作为司命者的角色,负责引导众生,启迪人心,传播知识与道德。“学道得旷士,采真遗尘氛”则强调了通过学习道术,可以成为超脱尘世的高人,远离世俗的烦恼与污染。
“赠我书一编,清谣吐奇芬”描述了三茅君赠予诗人的书籍,其中蕴含着清雅的歌声与奇异的芬芳,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香气。“笔耕亦已勤,寸田要锄耘”借用了农耕的比喻,表达了勤奋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灵台耸绛阙,黄云覆氤氲”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灵性世界,如同高耸的宫殿,被黄色的云雾所覆盖,充满了神秘与宁静。“内观神自照,众言一何纷”强调了自我反省与内心光明的重要性,面对外界的杂音,内心应保持清明。
“平生山林意,独往乃所欣”表达了诗人向往山林生活的自由与宁静,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攀援桂树枝,采撷芝兰薰”象征着追求高尚品质与美德的过程。“静与木石居,游则侣麋麇”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松柏无冬夏,烟霞自夕昕”以松柏四季常青、烟霞晨起的景象,寓意着坚定的信念与永恒的精神追求。“轩冕或桎梏,绮语徒膻荤”批判了官场束缚与虚伪的言语,强调了回归本真、追求真实的重要性。
“大道返尔朴,至哉吾师云”总结了诗人的感悟,认为遵循自然之道,回归简单质朴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智慧与幸福。“冥冥紫霞想,湛言久不闻”表达了对超越现实、追寻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聆我歌洞章,判然仙凡分”最后以诗人与仙道之间的对话,强调了超越凡俗、达到仙界境界的可能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神话传说、道家哲学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内在平和与自由的向往。
他人烂醉锦瑟傍,君独醉心编简香。
沉酣骨髓春盎盎,如枕曲蘖罗杯觞。
三万牙签插高架,五千黄卷撑枯肠。
信哉名教有乐地,白首不入无功乡。
微阴寒不力,破腊春暗动。
林梢报梅白,水际闻鸟哢。
羁鸿渐整翮,一一劳目送。
应怜飞蓬客,犹作浣花梦。
平生江淮间,裘马事豪纵。
岂知老畏死,斋钵受蔬供。
忍馋每自笑,小饮未敢痛。
何以慰寂寥,卧听压春瓮。
素秋欲尽风雨恶,千林如扫俱摇落。
年运而往秋复冬,念念元知已非昨。
痴人顾欲吝此生,放翁悯汝笑绝缨。
发毛爪齿俱外物,天地大化终无情。
我贫无以遗儿子,惟有一言持付尔。
仕宦要能当百挫,为农饥死无游惰。
我行浦城道,小疾屏杯酌。
癣疥何足言,亦复妨作乐。
此身会当坏,百岁均电雹。
胡为过自惜,惫卧困针烙。
未尝脍噞喁,况敢烹郭索。
今朝寓空驿,窗户寒寂寞。
悠然忽自笑,顿解贪爱缚。
红烛映绿樽,奇哉万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