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秉烛照红梅再次前韵即席》
《秉烛照红梅再次前韵即席》全文
宋 / 林季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玉妃初醉下瑶台,紫雾深深拨不开。

却恐错穿桃杏径,高烧银烛照归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ǐngzhúzhàohóngméizàiqiányùn
sòng / línzhòng

fēichūzuìxiàyáotáishēnshēnkāi

quèkǒngcuò穿chuāntáoxìngjìnggāoshāoyínzhúzhàoguīlái

注释
玉妃:仙女,对月亮女神嫦娥的美称。
瑶台:神话中的仙人居住的宫殿,这里指月宫。
紫雾:象征神秘或仙境的紫色云雾。
却恐:担心害怕。
桃杏径:桃花、杏花盛开的小路,象征春色或人间。
高烧:点燃,此处形容蜡烛明亮。
银烛:白色的蜡烛,古代常用以照明。
翻译
仙女刚刚从瑶池的仙境中微醺而出
紫色的云雾缭绕,深邃难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林季仲的作品,名为《秉烛照红梅再次前韵即席》。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春夜游园及赏花情景的小品诗。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鲜明的意象,将夜晚的景色与人物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玉妃初醉下瑶台”,这里的“玉妃”可能是对女性美貌的一种描绘,“初醉”则表达了一种微醺之意,而“瑶台”象征着高雅和清丽的环境。整句传递出一种优雅与闲适的氛围。

“紫雾深深拨不开”,这句话通过对“紫雾”的描述,营造了一个朦胧、神秘的夜色,同时也表达了一种难以穿越或解脱的情境。这里的“紫雾”可能是对春夜花香的一种隐喻。

“却恐错穿桃杏径”,这句话中的“却恐”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担忧,“错穿桃杏径”则描绘了一种迷失方向的情形。桃和杏都是常见的春季景象,可能暗示着夜色中花开的情况。

最后一句“高烧银烛照归来”,“高烧银烛”描写了明亮的灯光,这里的“银烛”可能是对蜡烛的一种形容,而“照归来”则表达了一种结束游园、返回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夜色与花香的细腻描绘,以及人物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春夜赏花后回归的温馨场景。诗人巧妙地运用语言,将夜晚的静谧和美好传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林季仲

林季仲
朝代:宋

林季仲[约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字懿成,自号芦山老人,永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八年前后在世。喜为诗,语佳而意新。宣和中进士。高宗时,赵鼎荐为台官,累迁吏部郎。秦桧主和议,季仲引句践事争之,大忤桧,辽罢去。后官太常少卿,知婺州。以直秘阁奉嗣。季仲著有竹轩杂著十五卷,今存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社燕

一夕西风动玉钩,画梁如听语啁啾。

似言华屋原堪恋,无那高巢易得秋。

来日园林还昔主,归时沧海见横流。

寻常百姓家家是,王谢堂前认得不。

(0)

万岁山.相传明太祖曾至此

汉皇登嵩山,山中呼万岁。

山神不解谀,未免疑真伪。

明祖登兹山,山名与之符。

不知空山里,曾效嵩呼无。

于今山色青瞢瞢,万仞巨右千盘松。

真人所到即名胜,云气非复寻常同。

呜呼,三百年,明祚毕。崇祯十七外,止有福王一。

回首燕京万寿山,可怜龙驭徒萧瑟。

岂若兹山掩薜萝,千秋万岁总嵯峨。

太平草木多佳气,莫问前朝事若何。

(0)

鹧鸪天

绿酒红灯漏点迟。黄昏风起下帘时。

文鸳莲叶成漂泊,幺凤桐花有别离。

云澹澹,雨霏霏。画屏闲煞素罗衣。

腰支眉黛无人管,百种怜侬去后知。

(0)

忆江南.咏雪

天欲暮,旋觉白光寒。

银阙半空俄隐现,琼林万树各飞翻。何处是三山。

行且止,茸帽据征鞍。

任是梅花开遍也,不曾春梦落人间。诗思已阑珊。

(0)

咏煎盐者

一历篷芦厂,载观盐灶民。

樵山已遥远,釜海亦艰辛。

火候知应熟,卤浆配欲匀。

可怜终岁苦,享利是他人。

(0)

早过淇县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