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登嵩山,山中呼万岁。
山神不解谀,未免疑真伪。
明祖登兹山,山名与之符。
不知空山里,曾效嵩呼无。
于今山色青瞢瞢,万仞巨右千盘松。
真人所到即名胜,云气非复寻常同。
呜呼,三百年,明祚毕。崇祯十七外,止有福王一。
回首燕京万寿山,可怜龙驭徒萧瑟。
岂若兹山掩薜萝,千秋万岁总嵯峨。
太平草木多佳气,莫问前朝事若何。
汉皇登嵩山,山中呼万岁。
山神不解谀,未免疑真伪。
明祖登兹山,山名与之符。
不知空山里,曾效嵩呼无。
于今山色青瞢瞢,万仞巨右千盘松。
真人所到即名胜,云气非复寻常同。
呜呼,三百年,明祚毕。崇祯十七外,止有福王一。
回首燕京万寿山,可怜龙驭徒萧瑟。
岂若兹山掩薜萝,千秋万岁总嵯峨。
太平草木多佳气,莫问前朝事若何。
这首清代诗人俞樾的《万岁山》描绘了历史变迁中的自然与人事。首句“汉皇登嵩山,山中呼万岁”借汉皇登山的历史典故,引出对后世帝王的联想。接着,“山神不解谀,未免疑真伪”暗示了山神对于人类虚妄的权力呼唤的疑惑。
“明祖登兹山,山名与之符”转而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此山的活动,强调山名与他的功业相呼应。然而,“不知空山里,曾效嵩呼无”又暗示了即使山川有灵,也无法回应那些空洞的祝颂。
“于今山色青瞢瞢,万仞巨右千盘松”描绘了眼前的山景,虽历经岁月,但依然苍翠挺拔,显示出自然的永恒。“真人所到即名胜,云气非复寻常同”进一步赞美了山的灵秀,认为只有真正有德者才能使之成为名胜。
最后,“三百年,明祚毕”感叹明朝三百年的兴衰,以崇祯十七年后的福王政权为转折点,暗示了明朝的终结。“回首燕京万寿山,可怜龙驭徒萧瑟”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皇家景象如今只剩下凄凉的感慨。
结尾处,“岂若兹山掩薜萝,千秋万岁总嵯峨”寄托了诗人对自然永恒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太平草木多佳气,莫问前朝事若何”劝诫人们不必过多追忆过往,应珍惜眼前和平宁静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寓言,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对历史兴亡的沉思。
锦城春色移根,丽姿迥压江南地。
琼酥拂脸,彩云满袖,群芳羞避。
双燕来时,暮寒庭院,雨藏烟闭。
正□□未足,宫妆尚怯,还轻洒胭脂泪。
长是欢游花底。怕东风、陡成怨吹。
高烧银烛,梁州催按,歌声渐起。
绿态多慵,红情不语,动摇人意。
算吴宫独步,昭阳第一,可依稀比。
婉婉西邻女,韶颜艳朝霞。
淑性自天与,少小传令嘉。
孝爱亲党重,巧慧闾里誇。
其母最娇怜,看若眼下花。
自从挣冠笄,未始离窗纱。
读书佩箴戒,举止无纤瑕。
求媒不自审,得婿非良家。
如以琼树枝,使之并蒹葭。
忆初行嫁时,遗赠矜豪华。
明珠蹙袿裾,杂宝装簪珈。
馀赀讵可数,但较辇以车。
其姑本寒种,贪壑常谽谺。
得妇不问好,求索惟无涯。
侍奉四五年,叫物愈饿鸦。
百欲一不应,用毒同虺蛇。
岂惟被诟辱,抑亦遭笞挝。
驰使执贱役,课责日夜加。
手指尽秃瘃,鬓发仍髟髿。
一旦不任事,病骨枯若槎。
委顿卧在床,尚尔磨怒牙。
既死亦不顾,但恣攫且拿。
闻之道路人,涕泗而咨嗟。
养女择所适,此事宁轻耶。
家法要相委,在迩不在遐。
娉礼贵得中,尚约不尚奢。
尊章若慈仁,至死甘苧麻。
请看西邻女,一失千里差。
《冤妇行》【宋·文同】婉婉西邻女,韶颜艳朝霞。淑性自天与,少小传令嘉。孝爱亲党重,巧慧闾里誇。其母最娇怜,看若眼下花。自从挣冠笄,未始离窗纱。读书佩箴戒,举止无纤瑕。求媒不自审,得婿非良家。如以琼树枝,使之并蒹葭。忆初行嫁时,遗赠矜豪华。明珠蹙袿裾,杂宝装簪珈。馀赀讵可数,但较辇以车。其姑本寒种,贪壑常谽谺。得妇不问好,求索惟无涯。侍奉四五年,叫物愈饿鸦。百欲一不应,用毒同虺蛇。岂惟被诟辱,抑亦遭笞挝。驰使执贱役,课责日夜加。手指尽秃瘃,鬓发仍髟髿。一旦不任事,病骨枯若槎。委顿卧在床,尚尔磨怒牙。既死亦不顾,但恣攫且拿。闻之道路人,涕泗而咨嗟。养女择所适,此事宁轻耶。家法要相委,在迩不在遐。娉礼贵得中,尚约不尚奢。尊章若慈仁,至死甘苧麻。请看西邻女,一失千里差。
https://shici.929r.com/shici/YXBG7ibu.html
长虹落天帔,万丈截群岭。
蟠身下深谷,俯首饮古井。
居人莫之指,况复敢引领。
幡然绕空去,云雾变俄顷。
乾坤为之黑,喷雨极暴猛。
崩流汇沟澜,巨涨没四境。
民田一漂荡,多稼不可省。
此物盖虫类,闻亦具头颈。
淫沴之所生,诗传载为眚。
朝西暮东出,辄与日对影。
夫何此凶孽,得使乘时逞。
高风扫寥廓,一帚昏秽净。
煌煌太阳起,隙穴被光景。
群阴逐海内,此物应远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