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踪一腐草,霜重不禁秋。
想悟浮生短,常为秉烛游。
微踪一腐草,霜重不禁秋。
想悟浮生短,常为秉烛游。
这首诗名为《萤火》,作者是宋代的真山民。诗中以微小的萤火虫自比,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微踪一腐草"象征着萤火虫微弱的生命轨迹,如同腐草一般卑微;"霜重不禁秋"则暗示了时光无情,严酷的秋霜预示着生命的消逝。诗人由此领悟到人生的短暂,因此常常珍惜光阴,"常为秉烛游",寓意要及时行乐,把握眼前,享受有限的光亮。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
君不见无上菩提最为近,四大五阴皆深奥。
其实清净妙难知,不悟此心真卒暴。
和合性中无有实,是故称为诸法要。
于中无妄亦无真,只用无为作微妙。
寻其体寂不应言,假为众生立名号。
若知名号即非名,解了众生知佛教。
觉知无因之正因,当得无因无果报。
善达贪爱得无生,无名去来无动摇。
不见圣果异凡情,分别圣凡还复倒。
若人无愿亦无修,必定当为世间导。
行路难,路难非秽亦非净。
是非双泯复还存,泯存叵测见真性。
君不见大士自观身中法,身是如来净法身。
虚空往还最迅速,独脱自在不由人。
出入毛孔而无碍,爱取尘时不染尘。
现处凡情等诸圣,离斯求道更无真。
建立诸法而无法,即是真如无上真。
亿劫本有而非故,于今现觉亦非新。
成就大我而无我,具足大人无有人。
圣体无明不可说,为复方便名心神。
即此心是真常法,亦是涅盘之上珍。
愿诸学人同此悟,各自守门而禁津。
行路难,路难名异理无分。
若能了于无生死,便得除消生死云。